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信息化在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时间:2010-01-14 11:00:26来源:作者:阿卡

 
 
 
作者: 冷奕光;吴思渝;王江;张松    

   畜牧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应用互联网和专业软件对畜牧生产监测预警,既是将信息化引入畜牧业的重大探索与尝试,更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生猪价格波澜起伏2005年起,全国及四川猪价滑向低谷,养殖场(户)纷纷抛出肥猪,甚至不惜宰杀母猪。2007年猪肉紧缺、肉价飙升,许多农户跟风追高购进子猪。殊不知,猪价风云突变:2008年5月后,猪价又从高位一路下行,经11个月短暂反弹后于2009年春节后再次下探;2009年4月下旬猪粮比跌破国家出台的生猪价格预警预案所规定的6∶1,直到6月下旬才止跌开始恢复性上涨。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给规模场户和散养户造成了不小的亏损,避免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已成为社会关注农民稳定增收的焦点。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更是政府职能部门宏观决策、微观调控的急迫任务。《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出台,通过监控猪粮比,为保护养猪者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时俱进,研发生猪生产监测预警系统
  传统监测,是根据定点调查统计后人为绘制图表,再结合经济形势进行人工分析。此法不仅误时,而且不直观,效能大为降低。能否尽快突破传统监测的瓶颈,将计算机、网络、软件与畜牧业统计及监测有机结合,成为促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课题。2008年5月四川省研发出全国畜牧系统首个生猪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并启用。该系统以生猪各阶段存栏和饲料价格等诸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互联网为报送载体,软件参数智能运算,加上对饲料、流通、屠宰等上下游产业的分析,以猪粮比价、猪料比价、存栏指数等指标作为综合依据,快速显示数量变化、价格走势,并及时在各级畜牧门户网站发布。该系统具有4个显著特点。
  一是省、市、县三级预警,打破了过去基层调查、高层预警、市县级未实现本地预警的弊端。
  二是对村级调查统计,县级核实录入,村级防疫员走村串户防疫治疗以及对本村养猪规模场(户)和散养户生猪各阶段数量了如指掌,节省了人员入村统计的时间。
  三是智能分析。数据入库后自动分类计算汇总,节省了工作量和分析时间。
  四是图表智能显示。经过计算机、软件自动分类组合后,可随时按省市县不同类别的价格走势、数量动态,以操作简便的智能形式将图表迅速显示出来,同时还能自动显示预警提示和简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监测预警报告。
  生猪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初显身手生猪生产监测预警系统以四川省18个市(州)、68个县(市、区)试点以来,通过该系统的价格周报和生产月报资料的分析,已连续发布75期生猪价格周报、17期价格和生产月报简况、2期半年和1期全年监测分析报告。特别是在2009年春节后全国性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中,该系统显示出数据统计、图形显示、智能分析、省市县三级预警四大功能,为各级畜牧部门指导生产、提示广大养殖场(户)合理规避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