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海口市农村信息化论坛在新南国大酒店召开。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钟广钲处长,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陈万馨处长,海口市政府副秘书长李运文,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缪建平等出席论坛。论坛由海口市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海主持,来自科信局有关单位代表、科研机构的领导及专家近8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据朱东海局长介绍,电子农务是海口市农业科技服务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模式。目前主要由海口市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局及所属机构在进行主导推广。电子农务在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被海口市委、市政府列为海口市为民办实事事项之一。
电子农务即电子农村、电子农民、电子农业。
电子农村是指通过科技力量,架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信息化的农村、学习型的农村、信息高速加工和传播利用的农村。
电子农民是指要培养信息化的农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能拿起鼠标,通过信息化措施对接现代社会,转变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和市场观念,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素质高、懂经营、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电子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都要信息化,要跟全球的市场同步对接,在农业产业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运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
2005年8月秀英区率先启动了电子农务有关工作。第一个试点镇是永兴镇,先后举办过荔枝、黄皮、淮山、蜂蜜、菠萝蜜、樱桃谷鸭、咸水鸭等十种农产品大比拼活动,活动次数达十余次。“大比拼”是一个农产品技术含量的比拼,赛出先进,赛出成果。同时,也把优良的农产品积极宣传推介出去。
海口市电子农务事业,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中取得明显成效,也极大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论坛上,温铁军教授、缪建平主任、钟广钲处长、朱东海局长分别就农业信息化做了主题演讲。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