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手机二维码溯源系统为寿光蔬菜贴上了"安全标签",使寿光蔬菜在全国率先进入"拍码"时代。
“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其中最根本、最突出、最核心的就是农民增收。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的发展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6 个一号文件,都无一例外地将最终落脚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增收惠民生”,随着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呼之欲出,再次托起农民持续增收新的希望。
近年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充分发挥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灵活、即时性的优势特点,大力实施信息“下乡、进村、入户”,“农信通”、“农资通”等农民喜爱的信息服务,在消除“信息鸿沟”的同时,搭建起助农增收致富“金桥”;“蔬菜安全二维码溯源”、“农业生产远程监控与诊断体系”等先进信息化应用,嵌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加速农业产业化升级。在移动信息化春风劲吹下,山东从镢刨肩扛的“靠天农业”大步迈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农业”时代。
移动信息进村入户消除“数字鸿沟”
连日来的严寒天气让大棚蔬菜销售更加紧俏,寿光市孙集镇石门董村蔬菜大户李玉明每天都带着装有中国移动无线上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往返于蔬菜大棚、蔬菜保鲜室和交易市场之间,随时上网了解蔬菜价格信息,盘算着蔬菜采摘及销售时机。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共有 8.6 万多个自然村,农业人口多,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较高。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信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获取信息的渠道却相对较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障碍。
针对“ 信息贫困” 这一制约农民奔小康的“瓶颈”,山东移动充分利用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灵活、即时性的特点,大力加快移动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偏远山区、沿海网络覆盖,10 年来累计投资400 亿元,实现了移动网络无缝覆盖和服务村村通,网络地理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都达到99.9% 以上。
如今,山东许多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依托移动通信走上了致富路。在海中孤岛威海乳山小青岛村, 98% 的居民使用移动手机与外界联系,信息畅让人们不愁打上来的鱼没销路。在地方偏僻的“ 旮旯村” 滨州王尔庄,这个460多户人家的小渔村拥有600多部手机,每年海蜇交易额超过20 亿元。 在“ 中国金银花之乡” 临沂平邑县流峪镇, 5000 多名乡亲用上了移动手机,与外地药材市场保持紧密联系,把金银花转化成了“金花”、“银花”……
在山东西部欠发达的菏泽,城关镇于州集村的农民买手机、办卡、缴费再也不用跑到8公里外的镇上了,现在足不出村就能在村口的移动代办点办理各项业务。
目前,山东移动已在全省建设了 16 万多个服务网点,其中乡镇营业厅总数居全国首位,村级服务代办点达 10 多万个,实现“ 镇镇有营业厅、村村有代办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业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总经理李秀川说,农民致富不仅要靠国家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等,更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等难题,消除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从而为广大农民架起一座座致富“金桥”。
山东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通信移动性强、传送快,大大提高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速度,在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上实现了一大跨越。
多层次信息服务打造“信息农业”
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仅仅实现村村通电话是不够的。近几年,山东移动立足农村实际,积极开发实用性强、价值高的信息服务产品,构建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畅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行情、农资销售等信息“瓶颈”,让农民依靠信息化指导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由“靠天农业”向“信息农业”的转变。
在县级,山东移动通过与农业局等政府部门和涉农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农业专家与农民之间的短信、彩信互动平台。农民通过编辑短信、彩信,将生产中的问题或疑问发送给互动平台,农业专家根据相关信息给出解决建议和意见,并以短信或彩信方式反馈给农民,有效满足了农业信息“到田间、到大棚”的需求。
在乡镇,山东移动与政府积极合作推广“田园时讯”业务,将政府惠民政策、农业预警、农业种植、本地时讯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广大农民手机上,协助乡镇政府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发布体系。
在乡村,山东移动在村点、 菜点、 农资超市、乡镇企业等处大力推广农村信息机应用,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村务信息、蔬菜或农产品求购、农资销售等信息的需求。
如针对农民对农产品产销信息、 农业技术等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山东移动与气象、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联合开发“农信通”兴农短信互动平台,为农民提供当前农事政策快讯、市场行情、致富信息、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信息,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在“农信通” 的帮助下,菏泽市东明县马头镇李六屯村农民田金堂很快学会了种树技术,去年种了 10 亩杨苗,一转手就纯收入4 万多元,当即开回一辆夏利汽车,成为村里有名的“有车一族”。目前,山东 17 市已全面推广“农信通”,500多万农民尝到了科技信息的甜头。
山东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将移动通信手段应用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推广上,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力度,有利于促进农民快速致富。多种致富信息平台已成为山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点。
长期以来,人们在购买蔬菜等农产品时,不知道所买产品农药残留等指标是否经检测合格。同时,提供农产品的企业对于自己经检测合格的绿色食品,苦于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告知消费者,导致好货卖不出好价钱,以致农民收入不能随着产品价值的提升而增长,形成另一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为解决这种问题,山东移动配合农业部门开发完成蔬菜安全二维码溯源系统。二维码这种看起来像马赛克的方形码标志储存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成为寿光蔬菜拥有的新一代身份证。只要用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查询产品认证状况等信息,并可及时举报虚假、错误信息,实现了从“餐桌”到“田间”的蔬菜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监控。
“贴上这种二维码,不管菜卖到哪里,消费者都可以查到蔬菜的来源、施肥及用药情况,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而在另一个方面,它树立消费者对我们蔬菜质量的信心,提升了我们蔬菜的品牌,让我们的蔬菜更受市场欢迎,扩大了我们蔬菜的销路。”寿光乐义蔬菜车间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目前,寿光市已有“ 乐义” 、“ 燎原” 、“洛城”等多种有机蔬菜品牌使用了二维码,寿光蔬菜在全国率先进入“拍码”时代,构建起有效的蔬菜安全保障网络。如今,枣庄土豆、滨州冬枣、 栖霞苹果、泰安肥城桃、 威海海产品溯源等业务也正在陆续推广应用中,为保护特色产品、宣传地方特色品牌、保障消费者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移动信息化助力农业产业化升级
我国农业由过去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农业逐渐发展到现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农”字龙头企业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能否助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作为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山东移动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共同开发的蔬菜日报移动平台系统,使蔬菜价格、流通情况、电子拍卖、 网上求购定购等信息能够实时传递和公布,加快了寿光蔬菜销往全国的速度,成为全国有名的“信息菜篮子”,年交易量超过 15亿公斤。
而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银香伟业集团的乳制品目前已覆盖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的 140 个县,每天销售牛奶 80 万袋,物流配送体系人员达到 3500 多人。面对如此庞大、分散的配送人员管理,银香伟业借助移动通信提供的“企信通”高效管理,市场反馈、 货款回收、 企业重要通知等,通过一条短信就可准确无误地迅速传达到位。银香伟业董事长王银香说:“‘ 企信通’ 使企业的直接管理成本降低了近40% ,真是企业的好帮手。”
李秀川认为,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化管理,不仅能大幅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能帮助农民提高效益,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化升级。
蔬菜大棚内空气、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蔬菜种植病虫害,对蔬菜种植影响很大。利用移动通信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成功为寿光开发了“蔬菜大棚土壤、 温度与湿度监测系统” 和“ 蔬菜种植病虫害移动可视平台”,实现了蔬菜种植的远程数字化和精准作业。寿光菜农种菜进入了“自动化”时代,不在大棚也可以监测大棚温湿度,农业专家远程可为生病的蔬菜“开处方”。
荣成朱口渔业公司现有近 700部移动手机,2003 年 11 月起使用山东移动企业信息发布系统,使生产指挥调度、“渔讯”信息发布、海产品加工需求及销售信息真正做到了同步共享,极大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山东移动全方位的渔业产业化信息桥梁真是帮了大忙,它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把握国际市场‘渔讯’,产品连年畅销日韩和欧美市场。”
移动信息化让广大山东农民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据了解,2009 年山东省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 313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将分别比上年增长3.8% 和8%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