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至26日,新华社甘肃分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朱建军、信息总监刘军、省农牧厅信息中心主任高兴明、副主任鲁明、省信息办工程师姬龙飞一行,在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市农业局副局长吴毅忠,县政协副主席薛东辉及县政府办、组织部远程办、农业局、蔬菜局、县信息中心及相关乡镇负责人的陪同下,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实际调研。
3月25日,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洛门镇大柳树、文家寺、郭庄等村,就“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以及武山县自主创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整合”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组在大柳树村、文家寺村、郭家庄村,向村干部和农民群详细了解党和政府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本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及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情况。现场翻阅了近一年的“农业信息导报”,收看了“全省乡镇灾害预警及气象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的本地实时气象信息,收看了正在中星6B卫星(CCTV数据广播平台)实时播出的武山县“土专家”和“田秀才”的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以及天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节目。并观看了在此之前接收存储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国家省市县召开的森林草原防火、春耕生产、植树造林等涉及“三农”工作的视频会议录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高兴地说,我们一直在探讨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方式,让国家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在原有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传播地方信息节目的功能,为全市“三农”乃至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武山县创新了模式,给全市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希望新华社给予如实的宣传报道,省直涉农部门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我市“三农”工作。同时,武山县要进一步做好本地信息节目的组织开发工作,将通过信息化手段服务“三农”工作日常化、制度化,使武山县乃至全市农民群众受益。
3月26日,武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石磊主持召开了农村信息化工作汇报座谈会。会上,调研组听取并观看了武山县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整合及应用情况汇报,对武山县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武山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农牧厅农业信息中心主任高兴明就完善“武山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武山县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迟,但工作很扎实,发展很快,特别在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很有创新、成效显著,成功实现了视频会议开到乡、村,县级电视节目实现卫星实时传播,科技致富讲座进农家,使农村各类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正常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拓宽了应用领域、提高了使用效率。他表示,我们将继续关注武山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今后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将武山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推动农业发展的好做法向全省推广,逐步形成继“金塔模式”之后的“武山模式”,力争为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索一条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的新路子。
市农业局副局长吴毅中在会上建议,武山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创新了新模式,希望省农牧厅继续支持,加大投入,为“武山模式”发展和应用推广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县委常委、副县长高翔宇就进一步做好武山农村信息化建设表示,武山县将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努力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希望省上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为武山农村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去年以来,武山县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进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整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省政府多媒体信息卫星数据广播系统等现有农村信息资源,使远程教育系统和村村通设备收到了48套免费电视节目,以及省信息办专用频道转播的节目,使一套设备发挥了多项功能,初步形成了“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卫星网、宽带网、开/闭路电视网”三网共享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长效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成功迈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三大步”,(第一步,视频会议开到乡、村,乡镇基层和农民接触涉农政策实现“零距离”;第二步,县级电视节目实现卫星实时传播,解决了本地节目“灯下黑”的问题;第三步,科技致富讲座进农家,知识培训在炕头。)使农村各类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正常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拓宽了应用领域、提高了使用效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