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今年种植什么粮食品种产量高?育秧怎么搞?”4月20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坪镇瓦溪铺村的彭德贵通过该镇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的远程视频系统,连线咨询县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的农业专家。农艺师宋继金当场解答了他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是芷江县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帮农惠农的一个缩影。
信息支农的成功探索
“我种植的200亩水稻大面积爆发了水稻霜霉病,请求县领导帮助!”去年8月,芷江县委书记彭良棠接到了该县土桥乡麦元村种粮大户杨世川的求助电话。彭良棠迅速指示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救治。此事引起了县领导的思考,催生了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
芷江县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蒲庆环告诉记者,“科学实用、服务农民、市场运作”是芷江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显著特点。自今年1月启动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该县成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开通了“芷江农村信息服务网”,建立了县级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在28个乡镇、302个村和25个重点场所(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设立服务站点,给每个站点配备电脑,安装远程视频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开展远程培训和交流、专家指导和诊断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生产上碰到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可以通过服务站点的视频终端找专家解难,或进入“芷江农村信息服务网”查询相关信息资料。服务中心和站点均已做到了有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五个一”标准,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据悉,今年来,芷江县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400万元打造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全县服务中心和站点共有省市县三级专家48人、工作人员390人。建有视频终端355个,通过视频系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受理咨询和求助的农民2100余人次。
农村发展的强大助力
芷江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和站点,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闭塞、科技匮乏等问题,培育了大批素质高、有技术的新型农民,还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农民受益”。芷江县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和站点通过在“芷江农村信息服务网”和服务中心办公大厅大型电脑显示屏收集发布各类涉农政策和信息,实现了信息的经济效益化。
公坪镇桐树溪村彭钢铁通过中心发布林地出租信息,出租林地230亩,实现收益8.97万元。芷江渲丰薯业有限公司通过中心发布公司产品供应信息,产品成功打入了广州、澳门等地区。而木叶溪乡小渔村的生态环境和农家乐,经中心推荐得到广泛传播,知名度越来越高,省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滚滚财源。
截至4月中旬,全县通过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发布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供销、特色农业等信息,共流转农村土地2.2万亩,农产品销售达1100余万元,实现促农增收1570万元。
芷江县委书记彭良棠说,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支农服务新体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县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站系统建设,优化升级视频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让其更好地发挥效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