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之后,雏鸡的孵化应当注意哪些要点?鸡苗的防疫又当采取何种措施?”怀宁县平山镇范祠村光荣组的农民范结发心里没底,于是他掏出手机,通过信息功能很快找到了答案。范结发心头困惑的难题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迎刃而解,这完全得益于该县正在实施的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
为探索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怀宁县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投入资金建成1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2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全县239个行政村均设立了信息服务室,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中建立农业信息联系点,一个上联中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庆农业信息网,下联各乡镇、各村、企业的农业信息快速传播通道已基本建立。与此同时,他们狠抓窗口建设,加强信息开发:一是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县农委安排31名高级农业专家轮流坐班咨询,采取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座谈咨询和专家出诊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各种咨询服务;购置“农技110”信息宣传服务专用车,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服务效果。二是结合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的实施,建立多渠道信息发布窗口。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电话、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及通过手机短信、明白纸、橱窗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信息发布窗口;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站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怀宁农业信息网、农业电视信息节目、“农技110”咨询电话、电台农业科普热线及农业信息简报等,成为农业信息的主体发布窗口。三是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加强同涉农部门、主要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企业等建立信息共享业务,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了解农民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收集、分析和整合信息资源。四是提高信息质量,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分类和管理,去粗取精,为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服务三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适用的信息服务。
据了解,通过实施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近3年来,该县“农技110”接受来电来访5320多人次,通过怀宁农业信息网发布各类实用信息1350余条,及时解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10万多亩,助销特色农副产品5万多吨,为农民创收1000多万元,深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