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桂林分行自2009年被农总行确定为全国十一家整市推进二级分行以来,积极推进县域“蓝海战略”,以惠农卡为切入点,将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和电子渠道建设同步推进,多方位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仅用了13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原来预期三年的工作任务,逐步实现了整市推进和“农村广覆盖、农民普惠制”目的。
全市90%以上农户受惠
截至2010年3月末,农行桂林分行共发放惠农卡96.38万张,其中2009年发卡88.21万张,惠农卡农户覆盖率达91%,激活率达99.2%;授信总额17.45亿元,直接惠及桂林市超过90%的农户,其中2009年小额农户授信户数61222户,授信总额达16.47亿元,全市每17户农户中有1户得到农行授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9.3亿元。
与此同时,渠道建设也初见成效,转账电话、商户POS机等电子金融工具走进了无数个乡村。至2009年末,农行桂林分行投放转账电话比年初增加8230台,县域个人网银注册用户比年初增加29907户,手机银行比年初增加24586户,电话银行比年初增加90216户,惠农卡短信通比年初增加278714户,特约商户比年初增加236户。
渠道建设的日益完善带来了存贷款的快速增长。至2009年末,农行桂林分行县域各项存款120.2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2亿元,增长22.54%;县域各项贷款余额51.36亿元,比年初增加20.66亿元,增长67.3%,同比多增27亿元,增速为历年最高。县支行资产业务“空心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在此基础上,县域信贷资产质量趋好。至2009年末,县域不良贷款余额3.5亿元,不良贷款率6.81%,比年初下降1.28亿元,下降8.76个百分点。农户小额不良贷款余额为131万元,不良率仅为0.136%。
多方合作整村推进
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农行桂林分行实行分管责任制,各业务主管部门落实包干分片指导任务,每月轮流到12个县支行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各县级支行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带领客户经理,加班加点带着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用具走村串户上门收集资料、办理开卡和授信调查等基础工作。
针对乡镇网点覆盖率不到21.57%且乡镇客户经理过少的现状,农行桂林分行以现有网点为依托,积极组建流动客户经理组,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和“先经济条件好、信用环境好”的原则,依托“公司+农户”、“村两委+农户”和“特色项目+农户”等方式,整村推进惠农卡,采取多户联保、适当抵押、公务员担保、公司+农户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办理农户小额贷款,鼓励开办农村贷款人身意外保险,同步推进电子银行渠道建设。
目前,全辖已有1200个自然村实行了整村推进,其中不少专业村的惠农卡覆盖面达到98%以上,授信率、贷款率均超过50%。
该行还借助多方力量,扩大金融服务渠道,提高覆盖面。依托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银政合作,一些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推进农行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工作文件。
加强与“新农合”合作,与桂林市卫生局签订了“新农合”全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逐步将参合农户纳为农行惠农卡客户,提高了惠农卡使用率和含金量。截至目前,全辖已有8个县(区)支行与当地“新农合”部门落实了合作协议,其中农行灵川支行实现参合农户信息资料共享,2009年成功发卡6.1万张。
同时,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合作,共同实施金融服务巾帼创业和推进青年创业信贷工程。
依托电信网点,每部转账电话只固定收取小额费用,进一步降低了农民金融交易成本。如今,在以惠农卡为依托的农行服务网络中,龙脊梯田的旅馆安装上了商户POS机,瑶山的果农用上了电话转账,极大地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
为解决一些乡镇网点的刷卡难问题,该行在每个已发卡村屯的农资、食杂等交易场所均配套、免费安装3-5部转账电话,同时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等这些惠农、便农的新型金融工具,到2009年末,在县域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POS)236户,在县域营销了超过42万的短信通、网上银行等电子工具,基本上达到了“凡是有小额贷款的地方,都安装转账电话或POS机;对安装有电话的农户,成为电话银行客户;对有电脑的农户,拓展为网上银行客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