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虽然遭遇多年不遇的冻害,但我家的600亩小麦长势和往年差不多,这多亏了农技人员利用卫星遥感因地制宜为我们制定管理措施。”5月26日,正在麦田里进行机械化“一喷三防”作业的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种植大户杨士忠高兴地告诉记者。
杨士忠所说的卫星遥感,是我省承担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河北强筋小麦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该课题主研人于凤玲介绍,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我省小麦生产,就是通过小麦生育期的卫星遥感图,分别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开展地面采样和空中遥感同步监测,准确获取小麦不同时期的苗情信息,准确监测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区域及分布情况,技术人员通过卫星遥感专题图,密切关注辖区内小麦苗情、病虫害发生和分布情况,并据此及时制定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各项管理措施,提出水肥调控栽培技术方案,为农民搞好技术服务和病虫害预测。
据了解,该课题始于2008年,目前已在藁城、晋州和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推广应用。今年一开春,课题组通过小麦返青期冻害遥感图,及时制定并落实了以促为主的管理措施,大曹庄管理区2万亩三类苗转化为二类苗。进入灌浆期后,他们又根据蚜虫有可能大面积发生的遥感图,制定综防措施,并及时落实到生产中。提出水肥调控栽培技术方案,为农民搞好技术服务和病虫害预测。
据了解,该课题始于2008年,目前已在藁城、晋州和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推广应用。今年一开春,课题组通过小麦返青期冻害遥感图,及时制定并落实了以促为主的管理措施,大曹庄管理区2万亩三类苗转化为二类苗。进入灌浆期后,他们又根据蚜虫有可能大面积发生的遥感图,制定综防措施,并及时落实到生产中。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