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城市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为依托,以先进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都市消费群体为对象,以提供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为目标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和人文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发挥大连在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功能和龙头作用的需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逐步建立起与大连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生态、文化功能相协调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大连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关心农村、支持农业已成为全市广泛共识,大连已经具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但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发展战略定位、产业链、人才需求、服务体系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因此,针对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定位
应进一步明确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地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率先建设一个东北地区国家级“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与大连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快研究制定鼓励农村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确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评估的方式引导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链
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结果。借鉴国内外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成功经验,我们应以有重点地打造产业链作为完善都市型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的突破口。
打造设施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从温室技术、品种选育、栽培基质、营养液开发入手,大力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产后包装、冷链技术,营销手段、品牌打造技术等,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逐步做大做强。
打造市场物流农业产业链。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和大连城市定位,大连应当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东北农业腹地与山东农业大市场,以及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和完备的城市设施,发展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业,配置农产品资源,做活大市场,全面提升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打造涉农产业链,尽快实现村庄企业化、农村市场化。应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衔接和协调发展,拉长和强化涉农产业链。
打造休闲旅游产业链。在城市周边景点区和交通沿线,应当依托具有农村特色的度假村,大力发展相关的服务业,拉长涉农旅游产业链。应当着力打造大连乡村游品牌,如庄河蓝莓节、金州大樱桃节、旅顺樱桃节、长海渔家游、旅顺王家村农家游等,发挥品牌效应,拉动大连农村特色旅游产业。涉农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应当向文化与农业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延伸,发挥大连的文化教育优势,发展与都市型农业相匹配的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产业。
三、发挥人才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应当重视发挥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宣传鼓励和政策导向,吸引高科技人才向都市型农业发展领域流动,以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应当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实用技术和文化培训等途径,有效地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应当依托大连的人才优势,整合人才资源,注重培养适应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切实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保障体系,特别是应当重视发挥农村生产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把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组织作为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环节,进一步增强大连现代农业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济主体,在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办涵盖农林牧渔各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宣传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积极引导合作组织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制定发展的实施细则,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规范运作行为,讲求行业自律,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