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12月22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主持人:农业农村信息化涉及面广,地区发展不平衡,需求不一样,我们是怎么部署它的行业重点和区域布局的?
[郭作玉]对于部署行业重点和区域布局,我们一定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基础、讲求实效”的原则来考虑。鉴于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全国垂直性和区域差异不明显性特征,在区域布局上我们重点考虑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结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基本布局,拟按以下四类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一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试验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在该区域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的先行先试,熟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增强该区信息化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先导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大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农业区。重点在该区域发展设施园艺信息化、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提升“菜篮子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的深入融合。三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产品优势区以及农垦经济示范区。重点在该区域推进农情监测、自动灌溉、规模化养殖环境监控、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防控信息化、全国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四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攻坚区,该区域主要包括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牧区等区域。重点在该区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监测管理,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动该区域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12月22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主持人:为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郭作玉] 其实,“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是相辅相成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也是围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这5个方面展开的,具体来说一是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包括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融合,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二是加快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包括加快推进种植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养殖业信息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三是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包括提升农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四是推进农业政务管理迈上新台阶,包括推进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五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局面,包括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