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龙海市“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荔枝标准园(创建)技术总结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民网作者:张海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2】94号)和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会议的有关要求,龙海市农业局及时组织项目实施,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荔枝标准园创建活动中,严格按照荔枝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示范推广当家的优良品种,狠抓关键技术的应用,下发技术指导意见到村、到户,全面提升标准园荔枝综合生产和产业竞能力,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果农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一、荔枝标准化主推栽培技术:
一是采用树体控梢控穗技术。即在11-12月若荔枝树体抽发冬梢,应用人工或化学药剂全部控杀,确保结果母枝充实、健壮。2月底-3月初花穗量多时(特别是兰竹品种),应用人工或化学药剂疏去总花量的1/3,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包含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合理施肥技术、花果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标准化,从而提高树体抗逆性和果品质量。三是推广使用杀虫灯、粘虫色板的应用,在果园道路旁阳光较充足的地块安装ET-101型太阳能灭虫器25盏,在树体上吊装PP黄板(离型),每亩安置20块,加大果园物理防治的力度,减少果园农药施用量,降低果园生产成本。四是加强果园病虫统防统治工作,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防治时间。同时在5-6月开展荔枝蛀蒂虫预测预报,并发布3期植物病虫情报。
二、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
龙海市2012年“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荔枝标准园连片面积1005亩。产地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NY5023-2002),产地环境已通过漳州市绿宇环境监测中心评估。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品种(兰竹、乌叶品种)、统一购药用药(九湖供销)、统一技术标准(制定栽培技术规程并上墙)、统一质量(参照福建省地方标准)、统一品牌标识(闽京果蔬品牌标识)和统一包装,具体操作划块标识,每一标块有人负责,做到责任到人。整个荔枝生产季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品种特性、生产水平等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荔枝标准园中无严重检疫性病虫危害,产品检测全部合格。
标准化栽培技术
1、土壤管理
根据荔枝吸收根有好气、喜湿、根菌共生三大特性,土壤管理就是要创造满足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环境。
1.1松土、培土
要求每年松土、培土1-2次,即在末次秋梢转绿后沿树冠周围深耕15-20cm,主干周围直径100cm范围内不松土;初春结合施肥培上一层3-5cm的新土,采果后结合施有机肥再培土一次。
1.2中耕除草、合理留草
冬季全园锄草一次,夏秋季留草(主要留臭草、假薄荷),有利于土壤保湿。
1.3排灌抗旱
春季低洼地要除积水防烂根,秋冬季做好保湿工作,必要时进行灌水。
2、施肥管理
每个地块根据测土配方决定氮、磷、钾施肥量,一般生产100斤鲜果需施纯氮1.2-3.5公斤;五氧化二磷0.7-1.9公斤,氧化钾1.5-3.5公斤。养分配比N:P2O5:K2O=1:(0.3-0.6):(1-1.5),肥料种类以有机质肥为主,占70%以上,全年可分三次施下。
2.1花前肥
荔枝现蕾期,施用量占全年为:氮25%,磷40%,钾40%。
2.2壮果肥
荔枝谢花后(5月上、中旬)分1-2次施下,施肥量占全年为氮25%,磷40%,钾40%。
2.3促梢肥
采果前后施下,结果量多的树采前施,结果量较少的树采后施,施肥量占全年为氮50%,磷20%,钾20%。
2.4钙的施用
钙是荔枝需要的养分中仅次于氮磷钾的第四大元素肥料,施用石灰一是增加钙肥,二是中和土壤酸性,每株每年施生石灰3-5kg。
2.4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又称喷施叶面肥,以喷施于叶背为主,常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是:磷酸二氢钾0.2%;硼砂和钼酸铵0.05-0.08%;硫酸锌0.1-0.2%;硫酸镁0.2%;国家批准生产的核苷酸、荔枝保果素及腐殖酸类肥料也可以使用,使用间隔期为7-10天。
3、修剪
荔枝投产树的修剪,对荫蔽树要开“天窗”锯掉过密的主枝、副枝。对于自然圆头形的树,在冬季合理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落花落果枝、枯枝等。有计划对树冠5米以上大树逐年按方向进行回缩修剪。
4、花果管理
4.1控冬梢促花
荔枝抽生冬梢,可选用断根环割、环扎、人工摘除、化学药物喷杀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严格控制冬梢抽生,可使用国家批准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杀冬梢,一般采用0.2-0.4%多效唑液控梢。
4.2防止冲梢
在花穗抽生3-5cm长时,乌叶品种用10-15毫升40%乙烯利+0.2%多效唑混合液喷花穗,兰竹品种用8-10毫升40%乙烯利+0.2%多效唑混合液喷花穗,控制花穗上小叶生长,促抽纯花穗。
4.3人工短截花穗
荔枝第三批雄能花占比例大,常年开花时消耗很多养分而导致坐果率低,除在开花前喷洒乙烯利、多效唑,进行化学控花外,还可用人工疏剪部分顶花,减少第三批雄能花量,每穗留花量约1000朵左右,达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
4.4保果
保果除了用科学合理肥水调节外,可应用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果,如福州大学生产的防落素、上海十八厂生产的九二〇等。
5、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推广杀虫灯、诱虫板(标准园中配置25盏杀虫灯,每亩配置20块(pp黄板)诱虫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产品优质安全。主要防治霜疫霉病、蛀蒂虫等病虫。
5.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方法有多种,包括选用耐病虫害品种,品种种植区域化,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保持标准园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合理修剪让树体通风透光,集中无害化处理病虫枝、叶、花、果等。
5.2物理防治
果园配置杀虫灯、诱虫板等诱杀害虫。
5.3生物防治
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如宁南霉素、阿维菌素等。
5.4药物喷杀防治
应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应选用在荔枝上有登记的农药品种,花果期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数据进行适时喷药防治,病虫害选用绿色防控用药组合。
5.4.1开花前:10%高效氯氰菊酯1600倍+叶面营养(补锌硼元素)
5.4.2谢花后:上海十八厂九二〇+叶面营养
5.4.3幼果期:5%百事达2000倍(或90%敌百虫800倍/或40.8%毒丝本16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5.4.4膨大期:25%除虫脲3000-4000倍+叶面营养
5.4.5转色期:5%百事达2000倍+68%金雷750倍(或25%使百克1000倍)
5.4.6采收前:60%百泰450倍+2%阿维菌素1000倍
6、采收
果实成熟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尽量避免果实损伤,果实要及时分级、包装、入库预冷保鲜、运销。采收后,果园要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