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化肥品种的多样化,国内化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每一个肥料经销点都可看到不同品牌和不同养分含量的化肥,农民用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据了解,一些农民在购肥时,不是看有效养分,而是多数听取经销商的介绍,结果常因某些经销商的误导而购到假冒伪劣化肥,为此建议农民购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误区。
误区一、高科技就等于高成本
在一些电视广告中,常可看到有些化肥厂家在推介自己的高科技产品,称其产品采用新配方、新技术生产,有的则称采用国家专利技术或采用外国进口技术生产,而等农民到厂家指定的经销处购肥时,发现要比同含量的化肥价格高。对此经销商解释说,由于厂家采用高科技生产,其成本就高。其实不然,在有些情况下是企业开发成本过高或出于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在极力向农民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高科技就等于高成本,价格就应该高。而实际上一些厂家宣传高科技是为了吸引农民购肥在同样工艺的条件下,有的厂家技术力量弱,其生产成本就高一些,而其产品并不一定是高科技。
误区二、新概念就等于好产品
随着人们对化肥作用的认可,一些化肥厂家的营销人员发现,农民对化肥常识已基本认识,于是在做化肥广告时,不再仅仅是介绍其产品的肥效,而是不断以新概念、新名词来吸引农民,如“可控缓释肥”、“包裹型长效肥”等,由于农民对此不了解,在经销商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