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良种
选择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用楚粳28号、楚粳27号、楚粳30号、合系39号。
2.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采用旱育秧、地膜湿润育秧两种,重点推广壮秧剂简化旱育秧新技术,适期播种,我县适宜播期为3月10—20日。以培育壮秧为目标,播种前要做好晒种、选种、种子处理工作,播种前用咪鲜胺2000倍液(旱育秧)、3000倍液(薄膜秧)处理水稻种子,防治水稻恶苗病。秧苗前期施用敌克松防治青枯病、立枯病。秧田末期施防治稻瘟病的送嫁药,控制本田期菌源基数。扣种稀播,旱育秧播种量30kg/亩;薄膜育秧播种量50kg/亩。增施有机肥,培肥秧田,使秧苗达到苗齐、苗壮,并形成多蘖、壮蘖。移栽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为水稻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3.适期移栽,规范化栽培
高产栽培要求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要保证种植密度,又要保证通风透光,养分充足,增强植株抗病性。移栽时应薄水浅插,深3厘米,有利于分蘖的早生快发。高肥力田块每亩3—3.5万从,中肥力田块3.5—4万从,低肥力田块4—4.5万从,每丛栽2—3苗,如秧苗带2个以上分蘖,栽1苗即可。我县最佳移栽期为4月20日—5月10日,采用双行条栽和单行条栽。双行:大行距25cm,小行距10cm,株距8cm;单行:行距25cm,丛距8--10cm。
4.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以及品种特性确定用肥量,采用配方施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情施用穗粒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每亩施纯N11—15kg,P2O57—8.5kg,K2O5—6kg。前作为豆类、油菜、蔬菜类可适当减少氮肥料用量。
(1)基肥。结合翻耕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有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每亩施普钙40—50kg、钾肥作基肥用量占总量60%以上,每亩施入尿素13—20kg、硫酸钾6—7kg、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作中层肥施用。
(2)分蘖肥。移栽后7—10天施分蘖肥,氮肥占总量30—40%,,即施入碳酸氢铵30kg。以便秧苗移栽后迅速扎根,增加有效分蘖。
(3)拔节肥:水稻进入拔节期,增施钾肥占总量40%,硫酸钾4—5kg。
(4)穗粒肥。抽穗期喷施1—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
5.科学水分管理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最高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后,撤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保持足水孕穗,抽穗扬花期保留浅水层,齐穗至蜡黄期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排干水。6.加强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预测预报,当田间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1)化学除草。水稻移栽后3-5天,用60%丁草胺100-120ml/亩,或施用扑草净60—80克亩。
(2)稻瘟病。在分蘖后期、孕穗期、始穗期进行药剂防治1—2次,亩苗瘟和叶瘟选用40%异稻瘟净100-150毫升/亩,40%富士一号75-100毫升/亩;预防穗瘟用75%三环唑100g兑水50kg喷雾。
(3)白叶枯病。于发病初期用药,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10%溃枯宁100—150克/亩进行喷雾。
(4)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20%井冈霉素,按50克/亩的用量进行防治。(5)稻飞虱。可选用吡虫啉类药、25%噻虫嗪(阿克泰)2-4克/亩、25%扑虱灵50克/亩,成虫数量较多的田块可在以上药剂中加施敌敌畏80-100ml/亩、48%毒死蜱(乐斯本)50-60ml/亩。
(6)螟虫。可选用90%杀虫双1000倍液、Bt乳剂2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7、适时收割防止落粒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