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罗免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13-12-20 00:14:07来源:作者:李敏
(一)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高作物抗性  
1、选用抗病品种。近年来我县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楚粳系列(楚粳27、28)和合系系列,以上品种中合系39抗病性丧失,对叶瘟、穗瘟均较感病,其余品种对稻瘟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2、推广旱育秧技术,培植壮秧,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3、生长期内及时拔除病株、病穗,并集中销毁,消灭田埂、地边杂草,避免病田留种。  
4、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慎用穗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病的能力。  
5、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加强水肥管理,浅水勤灌,雨后要及时排水,尤其后期要做到见干见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二)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达到控病增产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为基础,通过精确定量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设计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通过栽培环境改善,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十字方针: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  
(三)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工作  
1、播种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咪鲜胺(施保克或菌威)2000倍液(旱育秧)、3000倍液(薄膜秧)进行浸种72小时,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效果;或使用壮秧剂Ⅱ进行种子处理,以150ml处理芽谷种5kg,捂10小时后进行播种,可减少恶苗病的发生,同时增强秧苗长势,使用壮秧剂Ⅱ后出苗期比常规育秧推迟2-3天属正常现象。  
2、秧田期防治  
秧苗青、立枯病:低温、阴雨利于旱育秧青、立枯病的发生,可选用50%敌克松0.6-1.0公斤/亩、3%广枯灵240-360克/亩、95%绿亨1号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同时配合增施磷、钾肥及叶面肥,增强秧苗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3、秧田末期施送稼药  
秧田末期施防治稻瘟病的送稼药,可选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60—75毫升/亩、50%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控制本田期病源基数。  
4、关键时期合理选用药剂进行防治  
稻瘟病:遵循“挑治叶瘟,预防穗瘟”的策略,在叶瘟发病初期选用4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40%异稻瘟净150-200毫升/亩(可兼治水稻纹枯病)、40%稻瘟灵(富士一号)75-100毫升/亩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瘟于孕穗至齐穗期选用75%三环唑20-25克/亩进行喷雾处理,兑水50-75公斤喷雾,间隔7-10天,连防2-3次。注意选用上述药剂的单剂,保证控病效果。  
水稻白叶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20%叶枯宁(叶青双)100—150克/亩、10%农用链霉素(溃枯宁)100—150克/亩等药剂进行防治。  
稻曲病:于孕穗末期喷施20%井岗霉素,按50克/亩的用量进行防治,可兼治水稻纹枯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