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时间:2015-04-24 02:09:45来源:作者:李敏

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中后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重叠混合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所以必须加强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才能有效提高产量。现根据我区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管理技术意见。

一、抢时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由于我区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均不抗病,田间菌源量充足。抽穗至扬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有3天以上连阴雨或大雾天气、田间湿度大、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就有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广大农民朋友要在最短时间内抢时喷药防治,不可拖延,如果错过这个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将无法挽回。防治方法:建议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的多菌灵悬浮剂100克、或25%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间隔5天再喷一遍,喷药时对准麦穗均匀喷雾。若喷施后遇雨,要及时进行雨后补喷。

二、中后期“一喷三防”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重点是抽穗至乳熟期,混合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等一喷多防的效果。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应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每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0%三唑酮70克、或12.5%烯唑醇30克、或25%的戊唑醇40克,加10%吡虫啉20克、或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50克等兑水30—50公斤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农民朋友可根据麦田具体情况,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酌情调整配方,间隔10天左右再喷第二遍,可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提高抗逆能力,又促进灌浆,确保丰产丰收。

三、严防倒伏,适时收获各项田间管理,要根椐天气预报进行,严防小麦倒伏。若发生小麦倒伏,一定不要人工扶麦,应充分利用小麦负向地性的特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素,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叶片和根系活力,延长灌浆持续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倒伏带来的损失。机收小麦的最佳时期为在蜡熟末期。收获前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谨防麦穗发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