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培育壮秧技术
水稻培育壮秧是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生产环节,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要注重培育水稻壮秧,以提高水稻品质和质量,确保水稻安全生产,获得水稻丰产丰收。水稻培育壮秧的主要技术措施:
1、育苗方式
在水稻育苗时,必须采取搭架弓棚、农膜覆盖的保温措施,提高床温,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在水稻育苗方式上,适宜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保温育苗方式。禁止采用平铺膜、无纺布等育苗方式,影响水稻秧苗素质。
2、种子处理
3月末选择无风晴天,选择背风,向阳地方晾晒种子2-3天。4月初用“901”、“抑菌双”等药剂进行浸种消毒5-7天。
3、催芽技术
催芽播种,出苗快而整齐,可避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培育壮秧。催芽方法很多,目前普遍采用的催芽方法有火炕催芽法、薄膜暖窖催芽法和破胸催芽器催芽等。催芽必须坚持“高温破胸、适温催芽”的原则,即在30-32℃高温下进行催芽,经1—2天破胸露白为止,而后将温度降至25℃左右,经12-14小时使芽长到2毫米左右,再在室内阴凉通风处降温晾种。
4、精细做苗床
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地最好在秋天浅翻,早春解冻10厘米时开始细做床,双幅重叠式旱育苗床宽2米、床长20-25米,床沟宽0.4米;大、中棚旱育苗床宽3—5米,床长20-40米,床沟宽0.8—1.0米。育苗面积因育苗方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本田需要苗床地旱育苗100平方米,简塑盘育苗50-70平方米。
5、配制营养土
简塑盘育苗:选用旱田土或山地腐殖土过筛做原土。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或其他苗床调制剂加150公斤原土充分混拌均匀配制成营养土,每盘需配制好的营养土2.5公斤。
旱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或其他苗床调制剂均匀撒施在12-15平方米整平好的床面上,然后用耙子均匀挠几遍,使之与2—3厘米苗床表土混拌均匀,然后浇水播种。
4、适时抢晴播种,培育壮秧
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弓棚农膜覆盖育苗方式适时及早进行播种,做到适期早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8—15日期间集中播种。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100-150克,简塑盘每盘50-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200克,稀播培育壮秧。
5、加强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闭保温,当80%秧苗出齐时,立即揭开平铺地膜,并开始通风炼苗,床温控制在30℃以下;1.5—2.5叶期床温控制在25℃以下;2.5—3.0叶期温度控制在20℃以下,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适应自然气候,进行大炼苗。
(2)水分管理
旱育苗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宜在上午7时前进行,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简塑盘育苗播种后至出苗前,钵体内营养土要保持湿润状态,秧苗出齐后,揭出平铺地膜普遍浇一次透水,秧苗1.5—3.0叶期,随着通风量的增加,只要是晴天,每天上午7点前浇一次水,浇水要细水慢浇,防止将钵体内土壤冲出钵外,3叶期后,晴天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浇一次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