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最近,安徽省供销社钱斌副主任一行到广德县龙腾茧丝绸公司进行考察,就该公司在服务蚕农、促进茧丝绸产业发展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考察组的调研报告刊登如下,供参考。
今年7月初,我们在参加全省供销社系统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会议后,到广德县龙腾茧丝绸有限公司作了调研。该公司在服务广大蚕农、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所做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记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苏浙三省八县(市)交界处。面积2165平方公里,辖5镇4乡,人口50.5万,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我省与苏浙无缝对接的桥头堡。
茧丝绸是广德县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承接“东桑西移”的前沿阵地。当地农民有着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2007年末,全县桑园面积达4.2万亩,养蚕农户1.3万户,年产鲜茧4万担,丝绸加工企业48家,拥有18组自动缫丝机和1600台丝织机,年产白厂丝400吨,丝织品产量2000万米,实现产值6.5亿元。其中丝织品占全省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县域规模第一。2002年前,由于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各自为政,蚕茧收烘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各收烘单位为自身利益,不但县内竞争,而且省外抢购,“蚕茧大战”经常发生。导致该县茧丝绸产业长期面临蚕桑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栽桑养蚕技术水平不高,蚕品种混乱,鲜茧收购和收烘市场无序,丝绸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出现了全县蚕桑不增产,蚕农不增收,产业不发展的萎缩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从调整产业经营管理体制入手,确定由县供销社牵头茧丝绸行业发展,并凭借“东桑西移”工程和“新网工程”的东风,努力将茧丝绸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来培育,将茧丝绸产业列为广德县六大主导产业来发展,倾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茧丝绸产业基地。2002年初,县供销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精神,当即提出组建广德县龙腾茧丝绸有限公司,统领全县鲜茧收烘加工,促进规范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经县政府第49次常务会研究通过,把多头收烘整合为以龙腾茧丝绸公司为主体(县供销社为第一大股东,占47.6%的股份),丝绸工业企业参与的新格局,确定了龙腾公司在全县的收烘主体地位。公司挂牌运作后,坚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坚持“统一开秤时间、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票据管理、统一内部核算、统一调拨销售”的六统一管理办法,坚持市场化运作,把握好价格杠杆作用,最大化让利于蚕农。由于收烘市场管理和收购价格的双到位,全县蚕茧质量整体上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蚕农、丝厂的满意。
二、具体做法
1、坚持龙头带动战略。龙腾公司成立以来,就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坚持“创新、服务、发展、合作、品牌”的理念,狠抓项目建设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以及扶持蚕桑生产发展等项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和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公司鲜茧收购量占全县总产量的90%以上,带动农户占蚕农的95%以上,推动了全县的蚕桑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公司也实现了新的跨越。由于龙腾公司带动作用明显,蚕农尝到了甜头,2006年以来全县发展新桑园1.03万亩,助农增收6000多万元,为蚕农二次返利400多万元。龙腾公司还先后参股安徽宏祥丝绸织造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广德县昌盛丝绸有限公司(县级龙头企业)等多家缫丝企业,在资本上相互联合,在项目上相互联动,在产业链条上相互联接,为实现广德茧丝绸产业做大做强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2、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改变广德县传统种养方式而导致的蚕桑长期不增产,蚕茧质量不高,蚕农收入增加不快的局面,龙腾公司自2005年起,围绕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促进蚕农增收的目标,抓住广德县作为全省合作组织建设试点县和“东桑西移”工程示范县的有利契机,大力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首先选择蚕桑生产基础较好的杨滩乡月湾村作为蚕桑专业合作社试点,以月湾茧站为依托,投入启动资金,牵头组建了全县首家58户蚕农参加的合作社。随后在总结月湾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月湾模式,以蚕茧生产产区为基本社区,又成立了誓节、花鼓等6家合作社。在合作社建设中,公司坚持“统一优良桑品种、统一优良蚕品种、统一防病消毒、统一规范服务、统一保护价收购”的“五统一”制度。同时对入社社员采取“六优先”扶持措施。一是优先政策扶持。将产业化优惠政策,特别是“东桑西移”项目政策向合作社倾斜,对社员每发展一亩新桑,补贴100元,对应用方格蔟的社员给予每片0.6元的补贴,帮助社员新建大棚(蚕室)和小蚕共育室等,使社员感受到入社的优越性;二是优先资金扶持。每成立一个合作社,公司给予2000元启动资金,茧站腾出房间作为合作社办公室;三是优先技术服务扶持。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发放科技资料、田间地头辅导、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免费赠送蚕药、统一防病消毒等一系列扶持手段,提高了社员科技种养水平;四是优先蚕用物资供应扶持。对社员需要的桑苗、蚕种、蚕药、肥料等蚕用物资,合作社统一购买或预订,按进价销售给社员,既保证了优良蚕、桑品种的推广,杜绝了假冒伪劣,又降低了社员生产成本;五是优先对种养大户扶持。对于栽桑5亩以上的社员,采取按比例免费赠送优质桑用复合肥的鼓励办法,为科技示范大户赠送肥料。同时对诸如大棚(蚕室)、小蚕共育室的建设,大棚养蚕、大棚复合经营以及方格蔟、彩色茧示范推广应用等,优先向种养大户扶持;六是优先蚕茧收购服务。在蚕茧收购中开展仪器评茧,严格执行“优质优价”,收购价实行“价高随行就市,价低保护价收购”。通过“六优先”扶持,真正体现了“优价护农、资金助农,科技兴农、规模强农、情感联农”。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优良桑、蚕种覆盖率达100%,小蚕共育达60%以上,方格蔟使用率50%以上,蚕茧单产提高20%,茧质普遍提高,社员收入明显增加。誓节、月湾蚕桑专业合作社取得全省供销系统“十佳专业合作社”、“先进专业合作社”称号,誓节合作社入选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誓节、月湾、山北、下寺、花鼓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获得广德县委2007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竹业富民工作先进单位的表彰。
3、依靠项目带动基地建设。一是继续搞好 “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后续建设。2006年度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在广德县高效实施,并顺利通过验收。为扩大项目建设成果,公司高度重视 “东桑西移”工程的后续建设的工作。继续组织人员调进优质桑苗,细心指导蚕农栽桑,为鼓励种养大户,对种桑5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免费赠送优质复合肥,并坚持对种桑户的回访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带动了全县种桑热潮。二是积极申报、承接和实施蚕桑生产项目。在完成“东桑西移”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还积极申报、承接和实施多项蚕桑生产项目。2007年共申报有关蚕桑基地建设项目3个,并且争取到省财政科技推广专项资金,优质蚕桑生产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20万,目前正积极实施过程中。争取到省茧丝绸结构调整发展性项目资金10万元。12月初又申报了蚕桑经营服务网络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正着手承接的准备工作。同时,广德县的蚕桑基地正式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区。三是以项目资金为支持,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公司充分运用项目资金,加大对月湾核心示范园的投入和建设,对雪灾损毁的大棚进行修复,还新建总面积为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