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党日风采
时间:2009-10-12 10:58:34来源:作者:
    黄梅村地处万州城郊,从1982年以来,无论领导班子换与否,社日活动作为制度坚持了下来。每月20日,无论天晴下雨,还是酷暑寒冬,社日活动从未间断,坚持24年如一日。 每次活动日,大家集中在活动室,或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技术,或相互交流生产信息和致富经验,或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或商量社里的大事、相互传递致富信息等,每次社日活动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大家学完政策和技术后,就开始不拘形式的自由摆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社日”见证黄梅岁月 2001年以前,黄梅村是全乡有名的落后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各项工作在全乡都是倒数第一。 2001年,村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支两委。新班子对村里的落后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基层党组织未能很好地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据介绍,那些年,村里的组织活动一年都难开展一回。据回忆说,当年想组织一次“社日”活动非常困难,每次都要他们挨家挨户地去动员。后来,他们逐渐改变了活动方式,村里的集体财产管理、生产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事情,都拿到“社日”活动中,让村民共同决定。当村民都感到自己是村里的主人时,“社日”活动也就从“要我开会”变成了“我要开会”。这样,每个月的20日下午,就成为了全村党员和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的重要“活动日”。 2001年以来,黄梅村每月20日都会开展这样的“社日”活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如今,这个曾被列为乡里倒数第一的落后村,已经成了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4年11月,“社日”活动讨论了新修村里“荣九”公路的问题,很快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家踊跃捐款6万元,在短短3个月时间就修通了3.6公里的村级公路。构成以蔬菜为主体,四季果园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两翼的复合型产业布局,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50元,12家入驻企业年产值600万元,黄梅村从当时辖区工作倒数第一,成长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
    
    二、"党日"推动黄梅发展 随着“社日”活动纷纷展开,并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支委、村委统筹规划,不断推陈出新。村党支部在尊重社群众民主管理首创精神的基础之上,结合该村实际,创造性地将党内活动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创新“党日”活动的形式,为农村实施民主管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是推进民主管理的关键所在。调查中,村民反映了他们的几盼:一盼党组织为他们选一个民主作风、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组班子;二盼上级有关部门能送科技、法律知识到村社;三盼上级部门加强对发展农村民主管理的指导。我们认为,满足村民的三盼,关键是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真正实现农民的愿望。
    
    三、民主管理让黄梅风采激扬 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尊重村民意愿则是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条件。“社日”、“党日”活动都紧扣发展主题——学村民之想学、教村民之想教、议村民之想议、做村民之想做,始终把村民当成活动的主人,村民才会积极参与,所作出的决定才会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社日”、“党日”开展的情况表明:农民不仅有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考验的强烈愿望,而且,只要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民主管理,建立乡村治理的新机制并不困难。
    
    调查中发现,“社日”、“党日”活动上,黄梅村民们对村里的松林、竹林和堰塘等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共商主意,共想办法;村里干部定时公布集体资金收支情况;修塘整路需调整土地时,大家总能平等协商;化解邻里矛盾时,总能以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民主的氛围、民主的方式、民主的作风、民主的管理,极大地促进了该社经济的发展、公益设施的改善、邻里的和睦与乡风的文明。他们民主管理的基本做法与中央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十分合拍。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关闭】【顶部
上一篇:三军仪仗队方队的风采
下一篇:刘集村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