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李琴等:新型农民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09-10-29 17:11: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通往林场的路边,亿杨像两行守路的士兵,从山上移栽的紫薇花、凤仙花,一串红在开心的绽放,田野上桃树、梨树、杏树硕果累累。几根木棍几片茅草搭成了柴门,用小木棍编插而成的篱笆墙上爬满了藤蔓和鲜花,小院内,几片小花圃拥挤着热热闹闹的凤仙花和一串红,一棵硕大的芭蕉树在雨中奏着雨打芭蕉的天籁之音,几只冠红羽绿的肥硕公鸡在芭蕉叶下“闲庭信步”,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家的女主人叫黄郁,她说,我这是“第二次下乡”,以前是下乡接受教育,现在是到乡村享受生活,是当新型农民。什么是新型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她这位新型农民是怎样炼成的?

黄郁给自己写的一首诗:

人生旅途的三大转折

45岁前:

十七岁跟党去,

兢兢业业把岗位守,

四十五岁退二线,

两袖清风朝夕阳走。

45岁-51

闯荡京城一身伤,

卷起疲惫回家乡,

人生就是一台戏,

重擂锣鼓重新唱。

51岁之后:

不畏艰难和险滩,

选择农村做舞台,

天时地利是好运。

柳暗花明又一春。

(一)内退之后孤身闯北京

我内退之前是应山市办事处工会主席,属于副科级的,按照政策规定,我在乡镇工作满了25年就可以申请内退,因为应山办事处要腾出位置给年轻人,所以鼓励我们这些人提前内退,当时我是广水市我们这个副科级里第一个内退的,2000年我就被组织上提前一年内退了下来,当时很无奈,很失落,因为内退的时候我才45岁,10月份办的内退,而在此五个月之前,也就是20005月我还被评为优秀工会主席受邀去北京参加全国工会先进个人的会议,那个落差真叫大,因为没有了工作我每天心情都不好,一不好就和其他没有事情做的人一起打麻将,试图用这种方式排遣心中的寂寞,当时真的适应不了,二三个月就这样,每天一打电话就是约人打牌,以前上班的时候都是汇报工作,这个提前内退让我的生活顿时失去了重心,这样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很没意思,我觉得我还年轻不能就这样混下去,于是200010月份我贷款4万元去北京,一个人去的,想去北京找点事情做,我17岁开始工作,一直都很出色,在工会工作之前我搞计划生育,搞了十五年,工作一直受到肯定,我们单位一直是省地市的优秀单位,我以为自己很能力,没想到的是在北京立足很难,回想起5月份来北京受表彰吃的国宴,住的是天坛宾馆,而10月份再次来京找工作吃的是盒饭,住的是5元钱一晚的招待所,真的很艰苦,经过15天一个人的奔波,脚都走肿了,磨出了血泡,最后准备做小吃店,卖热干面,我选址在石景山,可是我什么都不会,老公还说,这么多年都是别人做给你吃,你会做什么吃的,老公不赞成,我不愿放弃,请了厨师,因为自己当老板如果什么都不会,下面的人就会敲你的竹杠,我就自己尝试的炒菜,自己摸索慢慢学,记得有次因为一点小事我说了厨师,他竟然气不过跑了,落下我一个人在店子里面,后来来了客人要吃葱爆牛肉,我当时不会做,只有问客人怎么做,人家说你是老板什么都不会,我说我在湖北和这里做法不一样,顾客也很好,我问顾客菜要怎么炒,顾客就告诉我,我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我请的那个厨师后来隔了两天又回来了,看我把店里搞得好也就服气了。就这样搞了两年,后来生意好了之后我在丰台区选了一个大的地方,投资了十几万,可是做了不到半年,就被强制拆迁,当时为办这个酒店借了十几万,装修也花了不少心思,可是就这样把我的小吃店给拆了,我当时很伤心,但就这样打道回府我很不甘心,后来我又在另一个地方选址投资几十万,开了一个酒店,做了六十天,居委会通知关门,说是非典,要停业三个月,我店里有8个人怎么办,这么多人要管吃管住,他们也不能回家,我当时钱都砸进去了,那段时间我老公内退后也在北京帮我,老公指责我说要你不要来你非要来,大家都心疼钱,记得停业三个月之后我就天天数着开业的日子,可是后来尽管能开业了却始终没有生意,当时我在北京丽泽桥上向下看,那么繁华的街上到处都见不到人,一条街上只看得到两三辆小车在跑,我才意识到非典的厉害,我们坚持了八个月,最后撑不住了,这样一下就亏损了三十多万,我们行政干部每年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二三万,十年都还不了这么亏损的钱,老公建议回家,我想回去能怎么办呢,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后来我就找以前搞酒店认识的朋友,由他们介绍我们去包工,尝试搞园林,比如我们包工搞卢沟桥的广场,当时我带了20多个工人,每天自己做饭给工人吃,想大家在外都不容易,对工人特别的好,当时我们住在三楼顶上,我每天要提很多次水,给工人们烧洗澡水。因为我们不怕吃苦,又慢慢的翻起来了,非典的那段时间我真的是什么都尝试了,包括家政,包括推销(酒),不管到哪里工作,大家都留我,因为我能吃苦,只要有责任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后来北京晚报上有个报道,一个亿民公司招聘销售木材的人,我和我老公都去应聘,这个公司还给我们培训,还带我们去他们的基地去看,那时候我还学习了中央9号文件,知道国家大量需要木材,我老公很有主见,说那个公司真的是假的,我们就没有留在那家公司。后来果真查出来是个假公司,虽然那个公司是骗人的,但我在那培训了一个星期,有俩东西改变和帮助了我,也成就了我的现在,一个是看河北廊坊的基地,专门种树林的基地,也正因为看到了那个基地的规模经营,我才会后来选择回家乡建林场,另一个就是中央9号文件,提倡要自己种树,国家木材紧缺,作为一个新型农村不了解政策也将寸步难行。

(二)回到家乡开辟新天地

我在北京闯荡了6年,虽然我们没有挣到钱,但开阔了眼界。当时来到马蹄桥林场,这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老公说这里乱七八糟的,他对这个选址不满意,我就鼓励我老公,说起码我们有两双手!

当时的林场只有三间破石棉瓦房,长年废弃,先是偶尔还有村民将之当作临时方便的厕所,后来杂草太高,村民连方便也不愿意到这里来了。太脏太荒,路过的人都绕道而行。

老话说先治坡再治窝,我们则要先治窝再治坡。首先就先做房子,我从城关(应山)带了一个漆匠来,人家看了一下就走了,说了太脏了,我就自己穿雨鞋,没有口罩我就用毛巾捂着嘴,我清理出来后就让我老公做厕所,最先做了最脏的厕所,来的那一天,我们什么都没有,水都没有喝的,我就挖一个土灶煮了面条和烧水。有的路过的人指指点点说我们城里人没事情做啊,跑到这里来,还有的人说这些城里的人就图新鲜,呆不了几天就会走的,我们也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房子搞好了。以前这个地方有赤脚医生在这里呆过,我当时用现有的药品的瓶子,堆成一个花坛,然后买了很多花,做成了第一个小花坛。

乱石头就铺成小路,砍下的树枝就做成篱笆墙,废旧砖头和旧长凳就用来支床,门前的黄泥路难走,就挖来盘根草铺上,路边栽的紫薇、野山茶花也是从山上挖的。她尽量就地取材,做到废物利用、因陋就简,用缝纫机把原来不用的旧衣服、旧被面做成花边的外套,既节约又美观。

我之所以选择在马蹄桥张家冲林场,主要是我的优势是本地人,并且我一直接触到是的农村人,但是做这样的选择,最开始我们家的人都不支持,我爸爸还骂我,挖苦我,说我一生也没有发过财,现在搞这些折腾个什么,连我妹妹都不支持我,因为条件不好,当时我妈妈不让我来,我顶住这些压力,自己带了一个缝纫机来,白天就搞房子,晚上就缝小东西,家里所有的装饰品都是我自己弄的,后来把房子做好之后,我们就扎篱笆墙,边扎篱笆墙边种树,现在三年了,这些树都长起来了,把窝治了之后就治坡。

当时这里山坡什么都看不出来,都是灌木,我当时想请人砍,可是人家都不理我们,不和我们答话,我只有用砍刀自己砍,脸上都是灌木的刺,腿上好多镰刀划伤留下的印,这个林场有五十年的历史,基本上这些年都没有人管,100多亩全都是灌木丛,我们就靠自己砍,我的手脚都是血泡,有次晚上站起来就往旁边倒,站都站不稳,我问我老公我怎么站不住,他说我的脚肿了,我的手指也合不上,我们这么辛苦,也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有些周围的人还笑,说什么十个人搞一年都搞不完,你们两个人还想搞出什么名堂啊,可是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六个月就搞完了。

刚开始的时候很难被周围人接纳,比如这里原先是承包给了一个人打理,这个人每年的收入两三万,不仅有上面给的退耕还林的款,还有每年负责打理的工资一万多块钱,因为我们来了之后他就没有了这些收入,他心里很不甘心,总说要把我们赶走,还在村里和其他人说,不要让外地人来,把他们赶走之后他们就可以把这荒着,荒着自己还可以种点油菜,他一直很记恨我们,还有一个老婆婆说,小心人家把你的手砍掉,我们在门口种了桃树,很多人直接拿着袋子来摘桃子,也不管我们有没有人在家,明目张胆的,他们想这样把我们赶走,我们什么也不说,人家要摘就摘,当时我们一分钱都没有卖,都被大人小孩摘掉了。我才不会和村里人扯皮,我们在路边栽的树苗,也都被人给拔了,我也不吵,你拔了我再栽。如果不是被人拔了,沿路上的树苗都可以和正门口的一般大了,现在最早栽了一批树苗只有自家门口的还留着,现在那个老头看到我们这里真的是变化大,我真的把环境弄好了,也真的是能吃苦的人,我们还买了个拖拉机,经常帮村里的人帮点忙,他和后来周围的人就对我们改变观念了,对我们的看法不一样了,说我们城里人也能这么吃苦的,后来我们就开始在路边种白杨树苗,这样我们自己下树苗,自己种花草,这附近的人很多人都喜欢种花,他们没事情的时候就来我这里,看我这里种什么,他们也找我要树苗,看到我栽什么花他们就载什么花。

我之前也没有干过这些事情,现在种树,就是靠买书,订报纸(杂志五份,科学发展,南方水果,种植养殖报纸一份),买书,村里的人也来看我的书,没有人教,都是从书上学的,施肥,打药全部都是从书上学的,我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带了接近两千多块钱的书,就是靠这些书来科学种植,对白杨树进行管理、施肥和打药。我们现在虽然被称为“村中城”,但还是我们当初想得还差得很远,不过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内把我们这个村子变成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

屋后建的鸡场和梅园,有绿梅、红梅、黄梅,黄郁计划建成梅园休闲山庄。村里的村民过来看了,都惊奇的赞叹:原来那么破旧的地方都能变得这么好看!村民从这里路过,都在她这里停一停,歇歇脚。去年暑假,一户长年在外地务工的村民,已是大学生的孙子送奶奶回家乡,路过黄郁的林场,奶奶要在这里歇脚,孙子说:奶奶,城市里有城中村,这里是村中城我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回来的原因了。

(三)诗情画意过农家生活

推开柴门,房是石棉瓦,地是水泥地,墙是夹木板,整栋房子被隔成三间,简单的家俱几乎全是废弃物重新改制而成的。就连墙上挂的画也是黄郁将自家狗拍成照片,用白纸打印出来,贴在硬纸片上,然后自己用废毛线钩成花边装饰而成,临时搭建的厨房里,石头墙,花窗、绿竹、野花,处处可见女主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

农村真是诗情画意,以前内退的同事说我,那个哪里不能过啊,非要到农村去,后来来了之后对我的看法截然不同了,说这样真有意义啊,我老公不在家,我朋友问我每天干嘛,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打扫院子,干农活。我和其他村民一样,我也种花生、种油菜,今年我还收了150斤菜油,以前都是一桶一桶的买油吃,现在可以自己种,吃自己种的油,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在我的仓库门口的对联是“汗滴禾下土,五谷堆满仓”,横批是“好日子”,中间写个“丰”,虽然田园生活很辛苦,但很有意思,来到这里之前,以前上班都紧张搞自己的事情,什么都不会,现在什么都不想,现在每年我都自己写对联,我在篱笆墙上写的对联是“城市繁华又美丽,乡村富裕自然情”,横批“城乡一体化”,我在大门口写的对联是“富贵来自奋斗人,天道酬勤福满庭”,横批是“爱拼才会赢”。

去年她家柴门上贴着:山清水秀景色美,鸟语花香气象新,横批是满园春色;房屋正门贴着:双手开创新天地,汗水浇开幸福花,横批是蒸蒸日上;其它地方的对联则趣味横生,厨房前:人间美味我先尝,巧手烹得饭菜香,横批:美味佳肴;花房前:花儿引来彩蝶飞,万紫千红总是春,横批:美不胜收;狗圈前:看家护院数他强,贫富不欺献衷肠,横批:赤胆忠心;鸡笼前:雄鸡一唱天下白,千呼万户门扉开,横批:金鸡报晓。

现在我自己每天看看新闻,有时间就自己写小故事,最近写了《留守的女人中也有我》,还将自己这两年写的诗搞了一个小册子,叫《品味生活,走进夕阳的日子》,我老公负责搜集照片,我就是写些东西,传给我们的后人。

在一个地方生活要入乡随俗,人家做鞋,我也做鞋,做了八十多双拖鞋,做好之后还送给好朋友,人家说你怎么什么都会做啊,拖鞋都做得这么好看,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的,很充实,每天把房子都收拾得干净,现在我约农村的人来玩,她们都说我们家没有你们家干净,她们现在已经有了干净的意识,以前的时候她们还说你搞那么干净谁看啊,我就想自己看,自己享受吧,现在我年纪大了,也不知道发挥什么带头作用,就把自己家里弄干净点,也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把家里搞干净点,我的芭蕉都传了一百家以上的。

现在我每天都打五桶农药,今年一起有四五百桶。天天在田里除草,我们早上起来开着音乐在田地干活,我这是“第二次下乡”,以前是下乡,现在是享受,是当新型农民。

(四)带动致富当新型农民

林场是马蹄桥最穷的,以前都有换亲的,我想以我们这里为龙头,带动各家各户搞接待,我就给村里的人说,其他人说我没有你会收拾啊,我说我会教你们的,好多人也学着回去做,用易拉罐做笔筒,用盒子装饰一下可以用来放针线,很简单就很好看,我将旧的东西都利用起来,人家到我们家来说,哇,你们家狗尾巴草还能插在花瓶里。

我现在经常把我的设想也跟村里的人说,发动大家一起把村里搞好,要大范围的栽树栽花,我的目标就是想把我们这里搞成一个亮点,以后大家都知道张家冲林场,把张家冲推出去,从村里走出去说是张家冲的人,大家都光彩,村里小伙子娶媳妇都好找,以前人家喊我都是喊“哎”,现在像亲戚一样,有的喊干妈,大姐,老板,什么称呼的都有,以前那种对我们的厌恶没有了,因为我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做点实事,我和村民们提议搞接待,也就是农家乐。他们不给我们搞自己搞也可以,只要能致富就行,村里有个死了男人的女人,我说她家房子那么大,可以搞搞接待,一天50元钱,一个月也可以赚1000多块钱,她说,大姐真好啊,这样我就不怕老了以后没有吃的了。

现在我种了一千多白杨树,自己下的树苗,现在还没有收入,但生活上能自给自足,白杨树要六七年之后才能收入,一棵白杨树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棵就卖500元,以后发展的好也有几百万吧。我在这里承租了三十年,我现在免费提供给村里树苗,如果像人家那样卖一年也能赚点钱,但我不愿意那样不管哪里都顶多只收一个成本价,我在这里承租了三十年,准备搞农家乐,以这里为龙头,带动湾里的人发家致富。

我和村里人一起做鞋子,如果不和他们一样做,他们就会觉得我们假,看到我做得好,村里人还有时候要我帮忙,我想开一个农家乐之后,人家城里是那种一次性的拖鞋,我们这里就搞这种手工做的拖鞋,把这些鞋子送给人家,城里人都喜欢,村里人做好拖鞋,我负责的销售,云台(附近的一个地名)那里家家户户搞接待,我想找个机会带这里的村民一起去学习他们那边的经验,去那边农家乐的人挺多的,夏天和冬天都容纳不下,所以如果这里搞这种接待,也还是有市场的。

黄郁给我们看她家的照片,她是个很有才很有心的人,她善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她是一个天使,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最为宝贵的是她总是想着如何帮助村里一起致富,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农民摒弃了小农的小富即安,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新型农民不怕挫折、用于创新;新型农民乐于带领周围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共同富裕。总之,新型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