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农村试点建设步入新天地
本报兰州讯 一条条水泥路延伸至农家,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个产业项目鼓起农民腰包……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我省新农村试点建设步入发展新天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省新农村试点建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培育不同区域的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省定100个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至2个主导产业,3年来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养殖暖棚和圈舍7401座,发展养殖小区106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80个,带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省定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82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年均增长16.7%。
我省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整合资金,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贫困地区结合扶贫开发,着力夯实农田水利、道路、沼气、饮水等基础设施,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画卷。省定试点村3年来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新修梯田1.99万亩,道路硬化率达87%,自来水入户率达83.6%,沼气用户率达50.5%,卫生厕所率达59%,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实施“三清三改”,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消除了脏乱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省定村农宅全部进入村庄规划区,新建和改造的农宅质量明显提高,其中陇南市10个试点村房屋在“5·12”大地震中倒塌极少。
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定试点村全部新建或改建村小学,都建有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等,88%的村卫生室新建,72%的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农民思想观念随之变新,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风荡漾乡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