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促现代农业发展 建生态文明新村
时间:2009-10-29 17:12:4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新田组村民吴昌伦,过去一直为煤电费用发愁。今年6月,村里修建了300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管网集中送沼气到家中。如今,只要一拧开关,蓝色的沼气火苗扑腾而出。“新型清洁能源真是好,既省钱又干净!”吴昌伦一脸笑意。
羊昌村新田村民组是乌当区新农村建设首批示范点。今年来,镇村从抓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入手,修建了存栏200头的养猪场和400头的养牛场,协调48万元修建了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现集中供气50户,满足现代农业示范点1200亩蔬菜、粮食生产用肥需要。目前,该示范点已形成集种植、养殖、生态能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雏形。据介绍,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抓手,预计今年全村总产值可达14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871元,人均增收563元。
像羊昌这样的现代生态文明新村在贵阳市只是一颗星。近年来,贵阳市立足城乡统筹发展,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大批现代、生态、文明新村脱颖而出。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3.26:1缩小为3.13:1。
着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农村产业支撑体系。贵阳市始终把农民增收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积极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花卉、特色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体系认证等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特色,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了“黔山牌”蔬菜品牌,已实现蔬菜总产量150万吨,总产值23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新增花卉大棚1842个,带动农户2200多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采取“业务部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经果林,实现产值7100万元。重点发展了生猪、肉鸡等产业,新建养殖小区726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着力于生态文明村寨建设,抓好典型示范引路。该市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寨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风俗特点,做好试点村寨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特色。2006年以来,该市先后选择了219个村寨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创建活动,其中省级点12个,市、区(市、县)共建点38个,区(市、县)自建点169个。通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黑石头香葱、水塘艳红桃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以东风、高坡花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型,以陇脚、猪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型,以折西、新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型等示范村寨。
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布依寨民居建筑特色的优势,旅游带动型农业已成规模。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等循环经济,种植草莓50亩、猕猴桃200亩、樱桃300亩,发展观赏鱼和鲜活鱼养殖10亩。引进了成都蓉丰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开发香纸沟温泉。目前,全村有农家乐34家,从事马匹营运服务127户,旅游服务业已成为该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村旅游总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2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