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湖南新邵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田野劲吹文明风
时间:2009-10-29 17:13: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湘中腹地的湖南新邵县,一股新风吹拂着农村大地,催开了一朵朵文明之花……

喜事新办

3月5日,湖南新邵县酿溪镇小河村青年刘永强和谢媛兰结婚。仪式简单,没有花车接送,也没有大摆酒席,整个婚礼开支不到600元。婚后第二天,小两口就到湖北一家农技学校学技术去了。3月10日,新邵县严塘镇江口村夏德新老人去世。他的4个儿女虽然家境都不错,但只是为父亲举行了一个朴素庄重的追悼会,丧事开支仅3600元。

如今在新邵县农村,把红白喜事办得简朴文明,成为一种时尚,一改以往的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和与之相伴的迷信活动。

红白喜事新办,是湖南新邵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2006年,新邵县委书记李万千专门就此进行调查。他认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件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须抓好的迫在眉睫的大事!”这年冬天,新邵县委研究决定,以大力提倡红白喜事新办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如何实现红白喜事新办?新邵县摸索总结出“三制”进行推广。一是“报告备案制”,即红白喜事当事方事先向所在村的红白喜事理事会进行申报登记;二是“统一代办制”,即由所在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操办;三是“限时限额制”,即红喜事不超过1天,白喜事不超过3天,费用不超过5000元。很快,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大力倡导、推动下,全县650多个村相继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制订了相关章程,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节俭办事。

喜事新办,颇受群众欢迎。过去不少村民办红白喜事时,受当地风气影响,违心大操大办,现在可以理直气壮说“不”了。婚丧开支由过去动辄数万元迅速减少到5000元以内。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典型层出不穷。巨口铺镇李阳村村民黄聪妹90大寿时,把子女们送给她的1.1万元全部捐给村里修路。新邵县乡风文明办做了一个统计,从2006年底到2007年底,与以前的标准相比,全县喜事新办共节约资金8000多万元。观念变了,风气正了,封建迷信活动也难觅踪迹了。

“清洁工程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农村脏乱差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湖南新邵县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一手倡导喜事新办的同时,另一手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推出了以集中整顿农村环境卫生、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让村容村貌有一张“干干净净的脸”。

来到地处偏僻的严塘镇湾里村,只见村里面貌一新:新修了水泥路,新建了自来水,新装了路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村里居然还修建了10个垃圾处理池、安装了16个垃圾箱。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为此,新邵县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帮助各乡镇新建垃圾处理场28座、垃圾存放点1500多个,并购置了17辆垃圾清运车。大力推广沼气并配套进行改水、改厕、改厨、改栏(舍)。全县新建沼气池近2000口,完成配套“四改”4100余户。此外,加大卫生清扫力度。各乡镇所在地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组,安排了半义务性质的清扫员。村民们也实行“门前三包”。县里还开展了“星期五义务清扫日”活动,每周五下午,由县、乡主要领导带领干部职工上路大扫除,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陶冶性情

记者近日到湖南新邵县严塘镇采访时,路边传来悦耳的乐器演奏声。循声走进一栋民房,原来是严塘村管弦乐队在进行排练。乐队负责人何玉秋介绍说,乐队17名成员都是本村村民。过去大家闲着无事就打牌赌博,现在一有空就练器乐、排节目,自娱自乐,或为镇、村公益活动演出。既陶冶了性情,又成为播撒文明的使者。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基于这一认识,新邵县农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各村普遍成立了农民夜校,已建成农村文体小广场300多个、农民小康书屋170多个,成立农村文艺宣传队136支,并举办了全县性的农民艺术节、龙狮大赛等活动。县里还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勤奋节俭等方面制订了新农民标准,倡导各村建立村民荣辱档案,组织开展“百名文明村民”、“百户文明和谐家庭”、“十佳乡风文明村”和“十大孝星”、“30名好婆婆”、“30名好媳妇”等评比、创建活动。

文明沃土育新花。近年来,新邵县涌现出了“高山愚公”张学礼、舍己救人陈历佐、为夫捐肾张艳娥、自强不息的残疾青年刘琦和2007年“全国三农人物”提名奖获得者谭正文等一大批闪耀着新时代光辉的农民典型。(记者 蒋剑平 通讯员周 卫长 刘逸)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