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建设新农村更有信心了
时间:2009-10-29 17:14:1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贵州省丹寨县卡拉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和:

人物介绍:

王玉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卡拉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带动村民们发展传统竹子编织业,把一个穷村变成了富裕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让我心情特别激动。在县里学完十七大报告回到村里,我就跟大家说,十七大报告里面讲的很多事情都跟我们密切相关。

编织业是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村里只有一些老年人在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愿意学。有一次,我在集市上发现不少人对这些做工精细的编织品感兴趣,就开始跟老人们学做,然后自己跑市场。看到编织挺赚钱,村里许多人都开始制作。

县里对我们村生产的编织品非常支持,先修通了水泥路,去年又开通了农经网,编织生意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做成了,现在网上销售的比例达到了40%。2006年,我们村生产编织品8.5万个,实现产值127.5万元、利润101.28万元,从事编织生产的农户户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占家庭总收入的93.5%,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村里成立了产业协会,用“协会+农户”的形式来带动大家一起奔小康。今年县里从新农村建设基金里拨了10万元,支持我们扩大编织的生产规模。你看,这就是我刚买回来的竹子加工设备,可以把竹子劈成各种型号的竹条,现在农户只负责编织,不用在粗加工上费功夫了。这样一算,今年的产量肯定能超过10万个。

村里人生活走向富裕了,精神面貌也大变样了。村民们也越来越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编织产业要发展,必须得有个青山绿水的好环境。

我们下一步打算继续把村里的编织产业做大做强,把周围贫困村的村民也带动起来一起致富。还要把村里10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办好,把村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好好开发一下,打造卡拉村的乡村旅游品牌。走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对建设新农村更有信心了。(记者 来 洁 张剑鸣整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