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长征组歌” 新华网南昌12月16日电(记者周宁、李兴文)“客家儿女八百万,红土地上竞风流。”江西赣州位居赣江的源头,人杰地灵,这片红色故土如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感召下,正上演着一幕幕新农村建设的新的“长征组歌”。 第一幕:选准突破口 四两拨千斤 清池碧波荡漾,修竹对影起舞,护堤曲折回转,洋楼临池而立……走进赣州市兴国县垓上村村民杨学鹏的小院儿,感觉不像在农村。 [对比]说起村容村貌的变化,杨学鹏感慨万千:“以前是晴天灰、雨天泥,垃圾遍地扔。厕所臭气熏天,饮用水常受污染。”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兴国县以村容整治为突破口,实施“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工程建设,农民生活已大变样。 “哎呀嘞!黄土路变成水泥路,清水池替代垃圾坑。外出打工两三年,回乡认不得自家门儿。同志哥!喝上了卫生水,用上了水冲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学鹏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自编的“兴国山歌”。 [亮点]兴国县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助一点、受益村民补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方式解决了村容整治缺乏资金的困境。如:改厕一项,村民每户总投资2000多元,其中政府投400多元、企业助六七百元,大大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这种方式激发了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 [提问]为啥要以“村容整治”为突破口? [回答]“村容整治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新农村建设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办到和最能得到实惠的事情入手就最容易见效。”兴国县县长胡健勇感叹道。 第二幕:农业产业化 规模出效益 如果说“村容整治”是突破口,那么发展生产才是真正的“攻坚战”。“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赣州市安远县委书记王扬金坚定地说。 [对比]千山桔绿,万岭橙黄;云里摘茶,水中插秧;歌中收果,画中采桑;白鹭行行,紫燕双双…… 远望着山上一望无际的万亩果园,安远县车头镇“种果大王”廖水长说:“好日子真的来了!谁也想不到这昔日的荒山坡现在竟成了我的‘绿色银行’。这都是托农业产业化的福啊!” 安远县是久负盛名的产橙大县,涉橙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七成以上。然而,以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让果农们吃尽了苦头。 为此,安远县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模式,把涉橙农户集合起来,联合政府、企业和农业技术部门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社。5年来,全县果业年均产值达4.2亿多元,户年均纯收入3万元,分别是改制前的4倍和3倍。 [亮点]安远县实行山地统一流转、果穴统一开挖、苗木统一供应、技术统一指导、市场统一开发的“五统一”模式,合作社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窝造塘”,安远县推广的这一生态化循环经济模式有效地防止了果园区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提问]为啥产业化、规模化才是新农村建设最坚强的“引擎”? [回答]“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整合分散的科技和生产资料,通过代购代销、联营联销、以销定产等形式,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开拓市场、创造效益。”王扬金说。 第三幕:文化大发展 文明树乡风 人口才12万的赣州市龙南县今年财政收入有望超过4亿元。政府有钱了,干点什么好呢? [对比]漫步客家人聚居的栗园围屋村,就像走进了庙会:唱山歌的、打腰鼓的、舞龙的、耍狮的,鼓乐齐鸣,别开生面。 龙南县客家文化是发祥地。县政府每年投入800多万元发展客家文化:创作排演客家戏,扶植民间文艺团体,定期举办客家民俗文化展。 自从县里投钱搞客家文化建设,村民们的精气神上来了,自发成立了客家腰鼓队、舞龙队和舞狮队。63岁的老大妈吴仁娣说:“我这埋没了几十年的腰鼓绝活终于有机会重见天日了。” 文化建设带来了文明乡风。“现在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客家文艺团体,人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赌博盛行的时代过去了,‘老牌友’变成了‘新艺友’。”村民李邦镜大爷感叹道,“无艺无话题啊!” [亮点]龙南县组建“文化能人协会”,把怀有客家文化绝活的能人聚集起来,鼓励并奖励他们带动亲戚朋友学绝活、用绝活、传绝活。 [提问]农村文化大发展的关键点在哪儿? [回答]“在农民。”龙南县委书记曾凡深有感触地说,“丰富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关键是政府会不会搭建平台,把农村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发扬光大,把农民渴望表现自身价值的潜在意愿激发出来。” 第四幕:民主理事会 农民说了算 在村里的一处小院,围绕集资修路的事情,村民主理事会的9位村民围坐一桌,集思广益、举手表决……这是记者在赣州市上犹县水岩乡井子村采访时见到的一幕。如今,上犹县各个村都成立了民主理事会。 [对比]水岩乡的陡水湖盛产鳜鱼,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很高。由于缺乏系统饲养,一直不见效益。 后来,井子村村民黄忠诚自发牵头成立了“特种水产养殖理事会”,由村里懂技术、有威望的村民担任理事。经过热议和投票,理事会决定采取合股的形式,在湖区实行拦网养鱼……“不算分红,今年纯收入就已经超过20万元了!”黄忠诚欣喜地说。 “理事会的活动我们绝对支持。有了它,更多的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儿,根本不用动员。”水岩乡乡长苏卫宁说。 [亮点]上犹县在制订各项农村政策前,建议各基层理事会对政策进行预先表决,并根据表决结果作出决定。 [提问]为啥要发展基层民主? [回答]“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是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保障。”上犹县委书记何福洲说,“尊重农民的意愿,干什么、怎么干,农民说了算。理事会式的民主管理模式更能激发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尾声 “开门满山绿,花草扑鼻香。”老区旧貌换新颜,乡村处处新风扬…… [提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回答]“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各有特色、争香斗艳。”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这样认为。 “新农村建设就是现代化建设,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唤起亿万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内涵。”社会学家周孝正评论道。
江西赣州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着力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施"9631"工作措施,不断推动农村新风貌建设上水平。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婺源县在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六轮"驱动,全力建设一批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文明卫生村、生态旅游村、小康示范村和平安和谐村。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