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贵州锦屏县农民文化生活见闻
时间:2009-10-29 17:14:4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农家生活三件事,干活睡觉看电视。”以前,没有文化生活,贵州锦屏县农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而枯燥的生活。
如今,贵州锦屏县在文明新村建设中,每个村建了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个小戏台、一个体育场,各乡各镇均创立自己的文化艺术品牌,平秋镇的安佤节、隆里乡的舞龙艺术节、大同乡的四十八侗寨歌节、河口乡的青山届歌节、彦洞乡的摆古节等,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生活,描绘出农家生活的新景象。
在今年黔东南自治州成立50周年庆典上,隆里舞龙队玩耍的富有浓郁汉文化色彩的“花脸龙”,引起轰动,深受各方贵宾的欢迎。这是隆里人民特意为州庆献上的贺礼。
“花脸龙是祖辈传下来的民间娱乐形式,前些年,村民填饱肚子都难,哪有心思玩龙,想学,没钱买锣鼓也没时间画脸谱。”村里的舞龙义务宣传员江化远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节日期间、丰收时节、贵宾来临,我们都会舞龙助兴。县里也把隆里定为文明新村示范点,帮助村里发展农业,支持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特别是支持我们进行各种舞龙表演。”
在隆里村,60岁的扎龙高手王大爷从地里除完草,拿着锄头来到工作室。老人告诉笔者,隆里舞龙出名后,所扎的龙远销省内外,他们只有加班加点扎龙,才能按时交货。
富裕的生活是农民追求精神文化的基础,有了健康的文化生活,才能促使人们安心开拓思路求发展。近几年来,锦屏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推广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加快能源建设,搞多种经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目前,全县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捐助等方式,共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60个文明新村,文明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400多元。
在贵州锦屏县文明新村示范点,文化之风越吹越盛。平秋、敦寨、大同、新化等乡镇群众自发组织了20多个苗族、侗族民间歌舞表演队,他们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或对唱山歌,或表演舞蹈、小品,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河口乡农民龙家亮告诉笔者,现在的生活丰富,生活水平与城里相差无几了。以前文化生活单调,现在他天天加紧练苗家山歌,好参加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会,还准备参加多彩贵州文艺表演呢!
近年来,锦屏县投入资金,陆续在民族文化底蕴厚重的乡镇举办民族体育运动会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发掘民族民间艺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今天侗乡开歌场,请问朋友哪乡来,你乡变化是哪样,在此交流唱出来。”这是在高坝歌会上平秋镇的歌王胜江老人在比赛时唱的歌词。老人说,艺术来源于劳动,自己编的歌词都是来自村里农业生产的鲜活事实,越唱越有干劲。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