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安徽潜山县进士村农民理事会当家作主建家园
时间:2009-10-29 17:15:0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安徽潜山县余井镇进士村位于余井镇东部,北与岭头居委会接壤,全村总面积9300亩,其中林地面积3171亩,耕地面积4767亩,人均耕地1.2亩,现辖24个村民组,741户,3100人。潜山县余井镇进士村抢抓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学习和借鉴“赣州经验”,把发展农民理事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注重培养农民自主意识,鼓励、引导、支持村民成立理事会,积极为理事会发展创造条件,激发理事热情,开拓理事渠道,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真正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
放权理事会,激发农民参与意识
进士村在规划设计、项目选择、筹资投劳等方面放手让理事会当家作主,有效激发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破屋组曾被县政府列为康居新村建设中心村,住房规划整齐,格局一致,庭院经济颇具特色,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组内道路坑凹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门前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村两委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引导群众成立了村庄整治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发动、组织村民筹资投劳,修筑起了一条宽3.5米长近400米的水泥路,彻底告别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土路。在理事会的作用下还形成了村民齐动手定期打扫环境卫生的制度,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尊重理事会,顺应农民生产实际
由于余井镇进士村地处丘陵,农田呈梯状分布,田间耕作道路狭窄,一时难以实行机械化耕作,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为集思广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两委又成立了生产发展理事会。根据理事会的意见,村两委因势利导,提出建设“生态家园”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立足现有的410口沼气资源,将眼光瞄准被闲置的荒滩、坡地和村民的前庭后院,大力发展多经生产,扩大优质棉、油、茶、果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猪—沼—粮(油、棉、茶、果)”等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春节刚过,理事会就积极配合村两委,结合县“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群众参加县棉花办、县棉麻公司和余井镇农技站共同举办的优质棉花高产技术培训,并与县棉麻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农业,推广优质棉花1500亩。同时,为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还与县粮油公司签订了粮食购销合同,推广优质杂交水稻“皖杂79”、“丰两优香1号”1000亩,两项共签订单500余份。
依托理事会,凝聚农民建设之力
潜山县余井镇进士村现有的两个理事会中,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村民代表,还有村干和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依托并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教育引导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凝聚起了全体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破屋组村民在铺筑该组水泥路过程中不仅积极主动投劳,还自发集资1.5万元用于铺设下水管道,村民储德友还义务拿出了道路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2.7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因水泥涨价,造成资金短缺而中途停止,在县城从事建筑业的村民王银楼得知后,立即捐资3万元;生活在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林海强和特困户徐英明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捐出100元和50元,群众踊跃捐资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自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在理事会的积极引导和协调作用下,该村累计筹、捐资达20万元,硬化村组路30公里。在公共设施建设卓现成效的同时,邻里之间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也蔚然成风,过去“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