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告别单调与乏味 农村田坎边建起文化小站
时间:2009-10-29 17:15: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不少地方农村生活的写照,单调与乏味似乎已成了农民闲暇生活的代名词。然而,记者8月25日在沙坪坝区凤凰镇五福村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幢清新亮丽的二层小楼坐落在种满稻谷的田坎边,几位年逾古稀的老农在楼里入神地看杂志,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在乒乓台前激战,不远处的篮球场上传来阵阵叫好声……

“这个文化小站为村民带来实惠,让我们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家住凤凰镇堰湾村十四社的陶天刚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一旁的程可祥也帮上了腔:“这里既有图书,又有体育活动场所,考虑挺周到!”两个老农赞不绝口。

打造这个文化小站的人叫张芬,今年44岁,中共党员。2002年,还是凤凰镇农业技术推广员的张芬,看着镇里近200亩撂荒土地着实心疼,便拉着自家三姊妹将这片无人问津的土地承包下来,搞起了生态农业。一年下来,张芬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苦劳作,硬是在这原本毫无生机的土地上收获了金灿灿的果实,年利润达到10多万元。

富裕后的张芬开始盘算为村民们做点啥,与镇里干部一合计,张芬想到了建设文化设施。“我们这里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民看书难、读报难,想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就更难。”张芬说。2003年,她开始了文化小站的建设:在自己院里腾出几间房做活动房间,起初,只有几个书架,接着有了乒乓台,后来有了篮球场……现在,这里的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渐渐成了远近村社农民的文化活动中心。

“她能这样做,而且坚持了下来真不容易!”凤凰镇雷镇长说,重庆市体育局去年赠送村里两副篮球架,可篮球场要村里自己解决,最后是张芬拿出3万元资金,平整土地,建起了球场。“每年她还要拿出3000多元为村民定购图书、报纸和杂志,从2003年至今,她已经在文化小站上花费了近5万元。”更让村民感动的是,每次到了吃饭时间,张芬都会招呼还在看书、活动的村民免费和他们一起吃饭。

记者在文化小站看到,书架上不仅有各种休闲图书,还有《新编养蜂技术问答》、《淡水名优鱼类实用养殖技术》等许多农业科技图书。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文化小站,还是交流农业技术的文化站,来自各村各社的农户都可以在这里边休息,边沟通农业技术。(杨帆 张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