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鸡毛上天”精神再度高飞南崔庄
时间:2009-10-29 17:15:1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建设新农村

据新华社郑州电(彭红 赵平安)上世纪50年代曾经因“鸡毛上天”精神在全国名声大噪的河南省安阳县南崔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弘扬“鸡毛上天”精神,使南崔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鸡毛上天”了!

上世纪50年代的南崔庄有104户,全村经常遭受洪水冲刷,十分贫困。1951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要求在重视发挥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提倡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依靠集体力量战胜困难。南崔庄三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了一个有7户贫农参加的互助组。1953年村里18户社员又成立了南崔庄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对此,村里一富裕户放出大话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

面对非议,南崔庄合作社社员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坚决干到底,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团结一心,互助互济,并大胆改进耕作技术,秋收一算账,合作社的谷子平均亩产101公斤,而富裕户互助组平均亩产80公斤。合作社取得了胜利,鸡毛上天了!

“鸡毛上天”精神再弘扬

改革开放后,南崔庄与周边的村子相比显得有点落后了,“鸡毛上天”精神在新一代南崔庄年轻人心目中渐渐淡薄了。针对南崔庄的现状,现任南崔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崔全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0年新一届村委会成立以来,弘扬“鸡毛上天”精神,重振雄风。他们首先从改善南崔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自筹资金,对村自来水管道进行了翻新,使村民家家户户都饮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电网进行了改造,打机井13处,保障了上千亩粮田的机械化灌溉,使粮食亩产达到1000多公斤,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崔全新和全村干部们筹措资金近百万元,修通了南崔庄过铁路的涵洞,为南崔庄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方便。

南崔庄是107国道、京广铁路贯穿的村庄,交通十分方便,针对这一优势,南崔庄在107国道两旁新建了“鸡毛上天”工业园区,目前工业园区已有24个企业落户,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制衣一条龙生产线,其生产的产品棉纱、内衣、布匹除在周边城市销售外,还远销甘肃、江苏、河北、山东等地。仅华龙针织厂和两家漂染厂就安排劳力50多人,使不少南崔庄农民变成了工人。

如今的南崔庄处处洋溢着社会和谐、经济快步发展的喜人局面。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95%的农户都安装了电话,多数农户都有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村里还办起了群众健身活动中心。他们还投资50多万元对全村2100米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地面水泥硬化,栽上了小叶女贞树进行街道绿化。2006年9月南崔庄被安阳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7年南崔庄村党支部被安阳市委授予“五个好”党组织荣誉称号。

南崔庄目前正在向社会各界人士收集记载“鸡毛上天”精神的有关资料,决定利用村里过去的办公楼,筹建红色教育展览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