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厦门马塘:海峡西岸最具魅力的新农村
时间:2009-10-29 17:15:4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马塘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共有81户、287人,耕地旱地面积272亩,山地590亩,开辟建设了首批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被称为“海峡西岸第一村”。但是作为“以工带农、共同致富”的引路人――马塘村村长、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水却谦逊地说:“‘海峡西岸第一村’,这是人们对马塘村的褒奖和鞭策,我们始终在着力打造‘海峡西岸精品村’。”
过去的马塘村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灯不明,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尽管马塘人生性勤劳,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人均不足一亩的耕地上辛勤劳作,却一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长期过着“地瓜当主粮、鸡鸭换油盐”的生活,198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70元。
面对贫穷,有人甘于清贫,有人怨天尤人。但是对于陈清水等人而言,他们不等不靠,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要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致富。而立之年的陈清水与陈清渊、蔡学彦等人因地制宜,1985年创办新圩兴华罐头厂,生产奔马牌罐头。“兴华”即振兴中华之意,“奔马”则寄寓马塘像一匹骏马奔驰在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几经风雨,几经易名,从兴华罐头厂到厦门银鹭集团,从奔马牌到中国名牌银鹭,银鹭公司经过三次技改,实现三次飞跃发展,成长为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八宝粥、花生牛奶等产品饮誉海内外。
银鹭集团的老总们白天想公司,晚上则惦念着马塘村,实施以厂带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第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把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土地以“虚拟股权”的方式折价入股,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对村里的青壮年劳力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合格者优先录用到工厂,实现对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三,积极鼓励村民闯市场,多渠道发展经济,逐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第四,不忘以农养家的根本,积极带领村民开山种果。如今的马塘拥有果园180多亩、果树3000多株,仅龙眼一项每户每年平均收入就在1万元以上。此外,该村还大力兴修水利和加大科技投入,改造农田果园,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村党总支部开展“双带双创”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先富带后富,走共同致富道路”,实施包户扶贫,绝不让一个村民掉队,确保了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也能达到8000元以上,保证了老年人每月200元的养老金和全村村民的合作医疗保险,实现了共同致富再上一个新台阶。
1996年初,马塘村确定了争创“厦门第一村”的目标,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做到“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现在全村基本实现“七化”(即住房别墅化、道路水泥化、通信程控化、用水自来化、照明电气化、村庄园林化、厕所卫生化),成为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10多年来,全村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团结和睦,群众安居乐业,村风、民风淳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先后被市委、省委、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村”称号。
陈清水深情地说,马塘村在创业、发展的征途中,做出一个个可喜业绩,是得益于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马塘村及其周边村民的认同参与和无私帮助,得益于广大消费者一如既往的厚爱,得益于马塘村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或许正是陈氏家族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感动了马塘村的父老乡亲,有的妇女去庙里烧香拜佛求菩萨,第一保佑银鹭公司赚钱,第二才保佑自己阖家平安。记者求证为何。她们回答,没有银鹭就没有我们马塘人的幸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