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既要现代化也要传统文化 兰溪市新农村建设注重
时间:2009-10-29 17:15:5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每个农村都有“根”,这个“根”就是农村的历史文化。浙江省兰溪市,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相结合,留住每个农村的“根”。
兰溪地处浙中枢纽,不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兰溪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0多处。
然而,新农村建设中,这些土生土长的历史文化遗存,常常成为“拦路虎”:不动,“村容整洁”如何达标?动一动,又怕破坏了文物,成为历史的罪人。
女埠街道虹霓山村,最先遇到这个矛盾。新农村建设一启动,建设部门为这个村送来一个漂亮的规划:有现代化的洋房小区,有宽敞的水泥马路,唯独少了村子里原来的古村落文化。看到这样一个规划,兰溪市委宣传部长施美红着急了,她认为新农村不但要现代化,也要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走与村落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之路,是兰溪的必然选择。兰溪农村量多面广,大部分农村村集体经济还较单薄,既不能像义乌,走城乡统筹,全面城市化、现代化的路子,也不能像东阳,依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实力企业去投身新农村建设。兰溪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在硕范村,村书记告诉记者,他们虽然穷,但是新农村建设中穷有穷的办法,他们把村庄整治和村子里300多棵古樟树的布局相结合,既节约了经费,又保留了硕范村的历史文化。长乐村是兰溪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子里完整保存着数十座明清建筑。该村利用当地山里一种叫“乌石”的石块,代替钢筋水泥来铺路,既节省了一大笔的钱,又保存了古村落的整体风格。
针对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与农民的新建住宅产生的矛盾,兰溪还在古村落以外重新设立新村或者新区,并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古村落保护所需用地免征土地使用费,降低农民建房的用地成本,获得农民对古村落保护的支持。
但事实上,“守旧”比“建新”投入更大。兰溪政府每年都要在古村落维修上花费大量的资金。兰溪芝堰村每年花在古建筑维修上的钱就达五六十万元。如此巨大的开支,兰溪怎么来买这个单?
兰溪在向上争取保护经费的同时,广泛调动民间力量和社会资金,利用当地人对那些厅堂、宗祠类宗法建筑的特殊性和权威性,动员当地村民、族人及本村在外人员筹资捐款。
与此同时,兰溪把保护和开发有效结合,让保护生出效益,用于新农村建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诸葛八卦村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它利用“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的文化资源,先后开发了上百家“农家乐”,2005年门票收入超过500万元,壮大了村里的集体经济。
如今像诸葛八卦村这样,以开发促保护、促建设,在兰溪已经形成一种共识。2006年3月,兰溪芝堰村也在旅游开发公司的包装下,举行了“中国乡村游开游仪式”,正式向游客开放。村书记告诉记者,去年“五一”、“十一”,村里的餐馆家家食客爆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