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的镇康,有一个白岩村,是远近闻名的边境小村。这是一个以德昂族为主的村落,又是和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山水紧连的一个国门村。从村委会到“金三角”的北大门果敢老街,仅3公里。 过去的白岩村,是一个人均不过五六百元的穷边寨。加上金三角的毒品经常借助白岩村与果敢老街相连的一些民间小道,经南伞进入内地,白岩村也自然深受毒品之害,一时间,白岩村成为吸毒的重灾区。但今天的白岩村,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变成了生态文明富裕的小康村。走进白岩村村委会办公大楼,墙上的那面“五好村党组织”的奖牌特别耀眼。这是去年云南省委组织部授给德昂白岩村党支部的。一个靠近金三角北大门的边境村党支部,能荣获此殊荣,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漫步在白岩村的村道上,一蓬蓬碧绿的龙竹,过滤着亚热带火热的阳光,阳光也变得清凉了;一棵棵大青树,生长成独树成林的奇观。德昂人家那延续了千百年的官帽茅草房,变成了整齐的白墙青瓦的新楼房。 走进一个叫王德文的德昂人家,新楼房新家具,宽敞的大院中,停放着一辆崭新的“长安之星”面包车,还有摩托、拖拉机。火红的叶子花,开出一户德昂人家的兴旺。在他的新楼里,电冰箱、大彩电、家庭影院,看来一点也不比城里人的生活差。院门口他还开了一个小卖部,货架上的东西摆得整齐,更无灰尘。王德文,这个德昂族的年轻人,双眼闪着精明,说起话来,声音很响亮。他的妻子也是德昂族,穿一身典型的德昂衣裙,特别是腰间那一圈又一圈的彩色竹箍,箍出了这位年轻德昂少妇的美好身材。说话间,她阿妈从屋里出来,要请我们喝德昂人的烤茶。老人说话带着甜笑。我问他家的收入,王德文自豪地说:年收入两万多,今天的家产,至少也是百多万了。问他怎么有这样多的收入?岳母说:女婿开车搞运输,女儿开小卖部,还种了上百亩的甘蔗。 说起甘蔗,陪同的村委会副主任阿龙也来劲了。他说:近年来糖的行情看涨,白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调整种植业的产业结构,带领全村农民大种甘蔗,许多人种甘蔗都发了。小伙子幽默地说:甘蔗甜呢。白岩村的德昂人,家家都尝到了甜头。今年全村仅甘蔗一项的收入,就要上亿。阿龙说:白岩村开始富裕小康了,人也更文明了。 穆老德是白岩村中党员靠勤劳致富的典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为方便乡亲从打米磨面开始,有了点钱就买拖拉机搞运输。今天又买了几台推土机修路,还开了沙场、烧石灰,凡是市场上需要的,他都干过。他家是一个11口之家的大家庭,又是一个三代都有党员的党员之家。有人开玩笑说,穆老德家的党员,可以组织一个党小组了。四世同堂的穆老德,在第三代,还出了四个大学生,他本人是历届的县政协委员。在白岩村的新农村建设中,他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做的榜样。 这时,村中传来了隆隆的木鼓声。阿龙说:今天是星期天,村里人正在民族文化广场打歌呢。广场周围树立着华表似的木柱,上刻各种花鸟虫鱼禽兽的花纹,大概是一些少数民族图腾崇拜的象征。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拉着手,合着德昂木鼓的节拍和三弦月琴的旋律,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连我们这些外来者,也心动了,脚痒了,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你打歌,我打歌,男女老少来搓脚,天黑打到月亮落,打得人人都快乐。”那气势,那情境,叫人永世难忘,这真是: 左一脚,右一脚。 跺得黄灰做得药。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