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是一个仅有280亩地、580口人的小村子,被当地人称为“穷花峪”。“车破骡子老,马棚东西倒,脏沟破烂街,房上长荒草”正是当时的写照。而如今,这里“吃水不出屋,污水地下埋,车行柏油路,人在公寓住,抗旱有水利,做饭秸秆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全村住房的变迁,就是一部壮美的富民富村史。”青花峪村党委副书记初艳华兴奋地说。 青花峪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05年仅有496户、1543口人的青花峪村,实现产值25亿元,集体收入实现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村里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30%左右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全村人全部实现合作医疗保险。青花峪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省文明村标兵”、“国家村镇建设示范村”、“省三级联创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 1984年,守着镁矿的青花峪开始搞工业,让昔日沉睡的“石头”,成为出口创汇的“金元宝”。青花峪村发挥大石桥菱镁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将耐火材料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努力,全村耐火材料产品获得部颁科技进步奖92项、质量信得过和出口免检产品四种,耐火材料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青花集团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碱性耐火材料集团、省内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大户。2005年,青花集团总产值12.5亿元,2006年产值达15亿元。在青花集团的带动下,全村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五家,超亿元的三家。青花峪人说,“青花”绽放是改革开放大潮催生的结果。 经济发展了,集体收入增加了,青花峪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近年来,村里先后投入6000万元,铺设村路、巷路,安装路灯,建起了高标准的小学校和幼儿教育中心,修建了蓄水三万立方米的公园式水库,上下水、管网、电话、有线电视接到了每户村民家。村里还投入8000多万元,建起高档的住宅小区。如今,村里60%的农户住上了暖气楼,80%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2005年,村里又投入100万元,建起了一座可供全村使用的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气站。 一个富庶、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正悄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