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黑龙江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下)
时间:2009-10-29 17:16: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兴十四村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庶,村民们说,新农村本色不仅仅是富裕。在不断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这个村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通过建立成人职业学校,对村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同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使全村管理实现了民主化、制度化。保持艰苦本色紧密干群关系
兴十四村富了,但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付华廷却依然保持着创业时的本色,严于自律,在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他的心里时刻牵挂着荣辱与共的村民。
付华廷给自己约法三章:工资不多拿,奖金不多要,家属不搞特殊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富华集团每月给付华廷定的工资是3000元,可他却坚持只拿1400元,其他1600元捐给了当地的小学搞教育;他妻子按理可以进厂里上班,可他却让妻子呆在家里养鸡、养猪、种地;自己盖房子时用公家车拉料都按价给钱。还有外地企业曾用月收入两万元的高薪聘他做总经理,他谢绝了。别人很不理解,问付华廷:“你一年到头挣那么俩钱,图啥?”
付华廷说:“我追求的是全村人的富裕,而你追求的是小家的幸福。你的幸福是小幸福,我的幸福才是大幸福。”
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付书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儿太多了,说也说不完。付书记的示范作用使干群关系空前融洽。富裕村更要成为文明村
付华廷常说:“兴十四村不光要成为富裕村,更要成为文明村,关键要提高咱农民的素质。”
2000年,在付华廷的提议下,村里拿出一笔钱,让妇联主任领着几位村民小组长到北京等地参观了10多天,为的是提高乡亲们的文明生活意识和过现代生活的心气,开了眼界的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整洁,谈吐文雅。
为满足村民们求知的渴望,兴十四村特意立了条规矩:进村办企业的村民子弟必须有高中毕业证,而且女孩优先。兴十四村对大人的教育也不放松。村里成立了成人职业学校,对村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还先后派出了310人次到大中专院校深造,有126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成为村办企业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村民家庭自费订阅报刊,买了电脑,农民也同因特网成了朋友。吹来清风的村级政治民主
多年来,兴十四村在村级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方面,独创地采取了无候选人的选举方式,以充分发挥民主,鼓励村民参与村级管理。
兴十四村制定了全面细致的村规民约,印制成小红本下发到户,村干部带头执行,违反规定一视同仁、一律处罚。村级班子长期坚持走访制度、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党员服务区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级政务财务情况,让村民参与村级管理。30多年来,村里每次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从不圈定候选人,都是一张白纸发给村民,村民看谁行就选谁,以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为带头人的7名支委和村委会成员总是连选。
目前,兴十四村已被黑龙江省委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全省各地基层干部正在该村分期分批接受培训。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