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小村“三榜”带来文明和谐
时间:2009-10-29 17:16:1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一个个现代化的企业坐落在工业园区,一排排新颖别致的商业楼矗立在道路两旁,年轻人在车间忙碌,老年人在广场娱乐。近日,记者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村采访,一路上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最难忘记是村里的“三榜”。
“纳税榜”里比贡献
郑家村是全镇首富村,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依靠机械加工致富的村民本该踊跃纳税,但几年前,他们却非常小气,有的加工户为躲避税收,白天锁上家门、晚上再偷偷干加工活。究其原因,一则加工户纳税意识淡薄,二则村里的电量短缺,村民们有怨言。
针对这种情况,该村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安装了36台200千瓦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的用电难。同时,村里推举10名德高望重的村民,让他们负责全村加工企业和个体业户的纳税观教育,设立红黑两块“纳税榜”,“红榜”用于表扬纳税模范,“黑榜”旨在通报后进,根据两榜记录情况,年底综合表彰。纳税榜公布以后,催缴收税的少了,主动纳税的多了,近几年来,“黑榜”逐渐没了用武之地。目前,这个村依靠机械加工,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5亿元,创利税1100余万元的富裕村。
“孝贤榜”里照镜子
“贤孝之风古今传,儿守老父病床前。吃喝样样不怠慢,闻者敬佩佳话传。”这首诗说的是村民郑德礼15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父亲的故事,被刻在该村的“孝贤榜”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郑家村的年轻人中出现了嫌弃老人、不管老人的现象。据此,该村通过典型引导、“孝贤榜”监督的方式迅速扭转了这种局面。他们首先让广大村民评选了“十大孝星”张贴在“孝贤榜”上,并把郑德礼等人孝顺老人的故事广为传扬。同时,发动村民捐款建起了集休闲、学习、健身于一体的老年文化娱乐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一时间,村民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公德榜”里传文明
说起小村里的公德榜,原由一个故事引起。2001年春天的一个清晨,菏泽司机王庆运开着一辆车从郑家村街上通过,不慎把一村民的院墙挂倒,村民缠着王庆运索要1000元赔偿费。村“两委”成员闻讯后及时赶到,做通了村民的工作,解决了纠纷。
通过这一件事,村干部认识到仅经济上富裕了还不行,关键是要解决思想上的“贫穷”。他们利用这一事件,通过道德评议会形式,积极开展村民思想教育,引导村民从身边小事做起,道德评议会成了村民们的“焦点访谈”,评议过的好人好事都记录在“公德榜”上。现在,村里的街道大家争着扫,路两旁下水道的垃圾人们积极清理,自“公德榜”设立以来,记录群众好人好事374件,村民出义务工4862个,244人被评为文明标兵,56户被评为文明户,去年该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孟昭福  徐楠)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