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塘村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可以折射出厦门经济的巨大辐射能量,马塘村是厦门经济特区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 ——摘自采访札记 黎明,村庄的上空飘扬着鲜红的国旗 时间定格在公元2006年2月21日。这一天,对于马塘村的村民来说,和以往的日子来说似乎并无太大的差别。 晨曦撩开了村后那片绿色葱茏的面纱,鲜艳的五星红旗就冉冉升起在村子的上空,迎着东方喷吐的朝阳猎猎作响。 清晨,6:30,村主任兼厦门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水家。昨晚又熬了大半个通宵,陈清水还是照常在这个时刻醒来。他缓缓打开卧室的百叶窗,庭院里的花事正合着春天的脚步闹得欢呢。可不,自打开春以来,企业的定单也像这花事不断报告着好消息。去年银鹭集团年产值达16亿元,昨晚考虑新上一流的欧盟生产线无论如何也得把食品饮料产量再翻番。陈清水总是在清晨起床的时刻,就思考着把一天的日程给排定了。这是常年以来就养成的习惯,过去,他是家里的老大,因父亲身子常年患病很虚弱,他只读了三年的小学,就去学开手扶拖拉机四出闯荡,不得已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三十而立的陈清水瞅准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毅然带领四兄弟并联络了三个村民,凑了三万块钱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座食品罐头作坊。短短的几年,作坊就变成了与外资合办的加工厂,再后来加工厂就变成了集团有限公司,现在已拥有固定资产十几个亿。他感到如今的责任已不再是过去几口人的温饱,而是眼前集团公司实实在在四五千人的饭碗。 “清水,该喝粥了,好去上班哩。”老伴将热腾腾的地瓜粥和几碟的花生米、菜脯干等家乡小菜一一摆上饭桌,陈清水这才缓过了神,从记忆的片段中回到了充满温馨和朴素的饭桌旁。他喜欢这种从小就熟悉的米粥的香味,这几年来,他也养成了在早上出门前看报的习惯。于是,他一边喝着米粥,一边浏览着摊在桌上的报纸。报纸头版头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赫然映入眼帘,他赶忙推开了饭碗,脑海里开始快速搜索,“啊!这该是党中央自1984年以来第五次发布的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他心里完全明白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正是1984年党中央首次发布的一号文件,才使他得以带领马塘村的村民奔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早饭后,陈清水从车库里开出一辆小车,他习惯地摇下车窗,绕着村口竖立国旗的广场缓缓前行。 这时刻,村子里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左邻右舍的庭院里也陆陆续续驶出了奔驰、蓝鸟、奥迪、别克等中外各式牌子的轿车。坐在车子里的男人们这时都会伸出头来,互相打着招呼。陈清水有时也会一边跟他们摆摆手,一边流露几许会心的笑容。然而,此刻他却发现自己走了神,他开始定了定神,慢幔摇上车窗,加大了油门向着前方的厂区驶去。 也几乎在同一时刻,村庄和厂区的广播里正在播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播音员亢奋有力的声音回荡在马塘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天早晨,数千名银鹭集团的员工都在上班路上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 这一天早晨,马塘村的阳光特别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一天早晨,陈清水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公司的领导班子,开会学习2006年中共中央的第一号文件。 工业化,把马塘的气质塑造得如此完美 10年前,笔者就曾来到马塘村采访,是为一部电视专题片撰稿,虽然是浮光掠影,但马塘村给笔者的印象还是相当震撼的。当时看到村庄的模样与笔者10年后重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那时就觉得,村庄的总体规划超前20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10年后的今天,处在新一轮大跨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所见到村庄的大气与气质结合得如此完美,颇令人感觉有些意外,由此,也令笔者进入一些深层次的探索。 【气质篇1】 一进入马塘村的村口,便可以望见道路右侧山坡上,“银鹭山庄”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在春阳的照耀下分外耀眼夺目。原来这是两年前新建起的一座现代化的商务休闲山庄。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地从村庄外的山脚下蜿蜒起伏逶迤而来,犹如平静的湖面吹起绵延不断的绿色涟漪,荡漾的波涛簇拥着白色的楼宇、回廊、亭榭,好一幅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山水写意把人摇得心醉神迷!这是以四星级标准修建的豪华酒店,是专门用来接待国内外客商的。这四星级标准一点不比城市里的四星逊色。眼前的这幅美景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植被荒芜的山坡地。银鹭山庄的大气与别墅村庄的玲珑互为呼应,相映成趣,浑为天成。马塘人,绝了!他们把远道而来的客人安排在自己的家门口,闲暇时主客人还可以自由轻松地串串门,不仅增进感情也增进了工作效率。此外,另一绝的是,马塘人可以利用酒店里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进行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这叫资源共享。户外大型的游泳池里,经常可以看见村里的小孩与老外们在池里竞技,不时溅起的一阵阵水声和欢笑声响亮地回响在村庄的上空。 毗邻着银鹭山庄的就是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银鹭高科技工业园区,在宽为 108米、高为38米,耗资100多万元建成的园区大门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汪象征财富的泉水,马塘人管它叫做“聚宝盆”。当然,真正的“聚宝盆”是由大门内15亿多元的投资做成的,因而,象征性的“聚宝盆”成了新纪元银鹭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从马塘升国旗算起,他们用了10年的时间拥有了第二个标志性建筑。“聚宝盆”的源头是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正是这个“聚宝盆”源源不断地向马塘人输送着财富、幸福和自信。马塘人才用自己的信念、图腾和坚强紧紧地握住自己命运的咽喉。 【气质篇2】 住在村庄前排别墅的村民陈水源,照例在拂晓时刻系上“耐克”跑出家门,沿着屋后的环村道路,尽情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一路向盘山水泥路跑去。十年前,马塘村就已被誉为“厦门第一村”,连接村庄内外的道路都是高等级的水泥路面,并且所有的市政设施都作超前规划,下水管道、通讯、照明、电力管网都埋在地下,一排排特精神的照明灯杆展示了非凡的城市气派。跑在这样现代化的乡村公路上,陈水源血脉喷张,通身舒畅。从那时起,陈水源和全村二百多号人、数十户家庭都搬进了自己盖的别墅,一时间,像童话王国里的城堡赫然矗立在这块被称为“马塘”的土地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当年才20几岁的陈水源发现了自己有新的追求与新的理想。他在别墅的三楼专门开辟了健身房,安装了杠铃和拳击器具,当他从工作里停下来的时候,他都会对吊在半空中的沙袋猛击,直到汗水淌湿了青春健美的胴体为止。此刻,他正向山顶跑去,通常他都会在山顶上歇息片刻,从山上向山底下的村庄望去,那最美最壮丽的风景还是莫过于飘扬在村庄上空的五星红旗。正是十年前,马塘村成了闻名遐迩的富裕村,成了福建省第一个升国旗的村庄,村口的花坛、广场也成了村庄第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打那时候起,陈水源就会在黎明到来的时刻,步履轻快地跑出家门,以晨练的方式开始崭新一天的生活。因为,他抑制不住自己心中流淌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虽然他还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是他想用这种健康的时尚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中国农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同样,城里有的农村也要有,而且还得比城里人过得更好。 十年光阴,从当年20出头的小伙子已出落成干练成熟的小百万的企业家,像他这种随村庄一起成长壮大的“小老板”已不在少数。跑运输、搞装修、做贸易,挣个几十万、数百万的在马塘村已不算稀奇事。十年光阴,他的生活发生了多少变化。他来不及细想,他只是喜欢在每天黎明跑步的感觉,有一种目标、理想的召唤,有一种向上、前冲的牵引。山顶上的晨风夹带着露珠甘美的气息,他迷恋这种乡野气息。40分钟的晨练结束后,回到家中已快临近上班了,他很快将自己打理了一番,穿上西装,打上领带,镜子里的脸庞上洋溢着一团健康的红晕,很满意自己的状态。然后,他朝自己做了胜利的手势,转身走入院子里的车库,打开尼桑轿车的车门,将自己的身子舒服地埋进司机坐椅里。当小车滑出花团吐翠的庭院时,村子里已开始有了动静,有些老人也开始在自己的庭院里打起了太极拳,有些老太们也搬起小板凳在村子的花坛边晒着太阳。 远去的历史回声与黎明 不知觉中,村庄亮起了璀璨的灯光,笔者发觉自己的思绪飘远了。四野的暮色已被一片华灯初上的夜景所淹没。 今夜,马塘的夜晚该是海峡西岸最让人引发想像力的夜晚? 今夜,村庄的律动该是和着脚下的土地一起吟唱母亲的摇篮曲? 村庄的夜晚和着现代化生产线在低吟浅唱。 村庄的律动和着共和国的脉搏积蓄着自己更多更强的能量。 在历史长河的瞬间,它骤然迸发出的能量竟然点燃了新世纪的窗口。 在告别了昨日的贫穷、愚昧与落后,它建构了自己精神与理想的家园。 村庄的灯光才显得这般的从容、迷人与璀璨。 村庄的律动才和着新时代的节拍去迎接每一个新生的黎明、每一个未知的挑战! 是的,当明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马塘人依然还会深情注视着冉冉升起在村庄上空的国旗,坚定不移地朝着前方的目标迈出崭新的天地! 是的,当明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马塘村依然还会与厦门经济特区一起搏击海峡风云,一起成长为海峡西岸最具财富魅力的乡村与城市! 作者: 陈立荣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