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0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视察,全村上下,备受鼓舞。两年多来,北郎中人以饱满的热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进。这个村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的“四绿”发展方向。 “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这是顺义区北郎中村确立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四位一体,这是北郎中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定位。围绕这个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近年来,北郎中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深化股份合作制经营体制,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先后获得“京郊股份第一村”、“京郊人均劳动所得超万元专业村”、“京郊发展经济十大典型”、“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牢新农村物质基础 北郎中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发展。这个村距中心城区较远,不属于规划拆迁范围,近期很难借助外力实现与城市的融合,必须走自主发展道路,选准、培育、做强自身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这个村推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发展籽种、农产品加工配送、观光休闲农业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突出的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发展致富新路。 推行股份合作制,激发企业生机活力。北郎中曾是典型的贫困村,直至1992年,村集体资产还不足200万元,而银行贷款却有300多万元,面临着没钱、没人、没好办法的“三无”困境。到了1993年,恰逢县、乡试行农村股份合作制,这个村抓住了机遇。他们认为,股份合作制能较好地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适合村情,决定在全村推行。他们在对原有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同时,决定所有新成立企业一律按股份合作制运作。目前全村520户村民,入股378户,入股率73%。到2005年底,全村经营性总资产3亿元中,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经营的总资产达1.25亿元,总股本8200万元。该村近几年又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实施土地入股,目前全村50%的土地已经入股,村民成了村级经济发展的投资者、经营者、受益者。 实行产业化经营,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北郎中村提出了“发挥自身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思路,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种猪、种苗、花卉为主的籽种农业,尤其是近几年重点发展花卉产业,全面提高一产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以彩色糯玉米、黑小麦全粉、柴猪肉、面粉、各种专用面粉、精品杂粮、香油、营养挂面、薯脯、黄金梨等农产品加工配送为主的第二产业。一方面扩建、完善现有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塑造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高品位、高质量的名牌产品;一方面为适应本村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需要和加快二产加工业发展速度,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吸纳、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北郎中村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和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全面进行规划、设计、整合、包装,形成了以产业、产品为载体,以产业、产品文化为内涵,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有机融合,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产业观光园,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实现公司化管理,增强村级经济整体实力,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在2003年9月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公司成立后,加大科技兴企力度,吸纳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技术参股,与中国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的百名专家教授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北郎中”品牌,对全村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整合,统一使用“北郎中”品牌和商标,目前已注册“北郎中”商标产品116种。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30家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农产品生产被市政府确定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北郎中的特色农产品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分别获得了“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奖”和“畅销产品奖”,被市、区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其中彩色糯玉米、黑小麦全粉、普通面粉、柴猪肉、黄金梨已经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完善集体公益事业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北郎中村坚信,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帮助村民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北郎中坚持壮大集体经济,扶持家庭经济,促进村民就业,完善公益事业,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北郎中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入股分红。村民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分享村级经济发展成果。2005年,全村村民股份分红350万元(含土地入股分红),平均每户达9260元。二是就业增收。全村778名劳动力实现就业740人(其他未就业人员没有就业需求),全村就业总收入1200万元,人均达8000元。三是家庭创收。他们专门规划建设1000亩、适合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生态养殖园,由村集体投资近千万元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有创业愿望的村民投资创造条件。对有意愿进入二三产业的村民,村集体为其解决经营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办理贷款。目前发展家庭经济全年创收627.6万元,户均1.2万元。 北郎中村把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这个村注重公益事业建设,在全面落实区、镇各项社保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村内医疗、养老、独生子女奖励费、老年人生活补助发放等制度。为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独生子女夫妇,提前发放每人每月30元养老保险金;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月50元生活补助金;实行村民子女免费入托、常年专车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等福利制度。围绕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培育良好村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建设和完善8个服务中心。包括村民科技培训服务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购物服务中心、村民就业服务中心、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观光休闲农业服务中心和种养殖服务中心。 实施环能工程带动营造绿色农村环境 整洁的村容既是折射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也是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北郎中村曾经遇到过环境建设的难题,由于实行规模化养猪,猪粪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北郎中村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环境资源学院为村里作了生态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环能工程”。通过实施“环能工程”,使粪便经过处理,形成沼气,供全村村民作为生活用能;沼液和处理后的中水送到果园、花卉中心用于灌溉施肥,多余的水排入到村内水系和蓄水池;用沼液浇灌可达到有机果品的标准,减少花卉病虫害;沼渣及分离出来的粪渣送至有机肥厂经生物发酵,生产出有机肥,除满足自用外,还销往市场。这一工程构建起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流程,具备了粪水治理、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功能,形成了种养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生态产业链,同时还起到了节约能源、减少电气热支出、方便村民生活的效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目前,通过“环能工程”年处理粪水20万立方米,生产沼气50万立方米、生物有机肥5000吨,具备100千瓦机组发电能力,现全体村民家家都能用上沼气这种清洁能源。 在着力推进“环能工程”的同时,这个村全面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营造宜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针对村内生产区、生活区道路,铺设柏油路和水泥路,安装路灯,为村民、员工和投资者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建设集中供暖系统,改造供电、供水系统,大幅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造和铺设有线电视、宽带等通讯网络设施,提高村庄现代化水平;绿化美化质量、档次不断提升,全村绿化总面积为2520亩,人均绿地面积达1.8亩。治理坑塘水系,将村内的坑塘水系进行疏通、修整,达到既有防洪、排涝作用,又有存储水资源和改善环境的效果。利用地形地貌,将村旁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