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寨今天更辉煌”——在第四届农交会创新增设的“一村一品”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山西大寨展区格外引人瞩目。“在大寨,只要你愿意干活,就有营生,就有钱赚。”大寨村民如是说。 今天的大寨,单一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过去。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大寨先后拥有了煤矿、水泥、运输、饮品、制衣等诸多行业的企业。同时,以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主要标志的大寨生态园区也建立起来了。随着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已降至15%。昔日种田的农民,多数转化为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 不仅如此,“大寨”两个字已经成为了商业品牌。挂着“大寨”牌子的商品如今已有30多种,其影响力不亚于当年作为乡村样板的时代——“大寨”核桃露、“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村子,行销省内外。 对此,有关研究人士表示:“大寨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村级单位,其村级经济实力已经基本赶上东部地区的发达村,尽管技术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 生活变得更富裕、更充实,但是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 1955年至1958年,大寨人花费三个冬春对最险恶的狼窝掌反复治理,奠定了大寨人改变穷山恶水的基业。1963年,在遭受特大洪灾、房屋倒塌、梯田被冲垮、庄稼被淹没的情况下,大寨人依靠自力更生,白天治坡,晚上治窝,创造了将受灾家园变成“层层梯田平展展、窑洞排房齐崭新”的奇迹。大寨因此成为中国乡村的一面旗帜,“农业学大寨”在全国掀起。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寨在一缺人才,二缺资金,三缺项目,四缺优势的情况下,凭着艰苦奋斗的传统本色,走出去,引进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又打造出一个新的大寨。 如今的大寨,“小有教,老有靠,考有奖”——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制度,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制度。连一些城镇还没有完全达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寨人的手中已初步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村。”专家评述说,“大寨从‘穷’缘村落,变成了‘富’缘村落。这仍然称得上是个奇迹。”(王兴媛)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