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欢快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全屯老少的欢送下,陈日辉家的两个儿子和另外3名学子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大学求学之路。至此,仅38户人家的广西柳城县古砦仡佬族毛岭屯就有28名学子进入大中专学校深造。作为从广西平南移居到此的“外来户”,毛岭屯田少地少,致富门路单一,但他们却靠“读书致富”,树立了读书“三荣三耻”:“缓建几年房为荣,娃仔不读书为耻”“互相帮助为荣,娃仔不学习为耻”“回报家乡为荣,无所作为为耻”,成为古砦十里八乡的美谈佳话。 缓建几年楼,娃仔读书少发愁,这是群众交口称赞毛岭精神演绎读书“三荣三耻”的理论。陈日长家算是该屯这方面“典型”实践者,6个孩子中有3个上了大学。穿过窄窄的乡间小路,我们走进该屯最漂亮的一栋楼房里,这就是陈日长家。闲聊时,陈老说,这间房子是2003年建的,花了8万块,全是参加工作的6个孩子对父母的回报。他嘿嘿地笑着,一个劲地拿出自家种的龙眼塞给我们吃。从1986年第一个孩子陈达心考上大学开始,老两口就勒紧裤腰带过上了苦日子,6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逼”着陈老成为该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蔗、养猪样样做,15亩甘蔗达90吨的高产量就这么给逼出来了。20年来,两夫妻没舍得买一件新衣服,把钱一分一分攒下来作为“教育专项资金”,钱放在柜子里,6个孩子自己按时按量拿“教育专项资金”,从不多拿一分钱,从小培养了娃仔的“诚信”理念。积攒的8万元 “教育专项资金”终于有了“回报”:3个上大学,3个读中专,大女儿陈达心现为古砦中学校长。在陈老一家的“领航”下,全屯38户农家,家家户户都培养出高中以上文凭的人才。在毛岭屯,像陈老这样“勒紧裤腰带,培养下一代”的还有8户农家,这8户人家也由孩子“反哺”家里盖起了“小洋房”。 在毛岭屯,“小洋房”受人尊敬,仍守着土房的30户农家以“互相帮助为荣,娃仔不学习为耻”同样让乡人交口称赞。在村民陈日辉那40多个平方的土房里,一个烧柴火的“老虎灶”跟“灶头间”差不多,一个蒸饭用的特大号木箱占了大半位置。十多年靠着家里那两亩多田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陈常啃的就是头菜,可陈日辉还笑眯眯地说:“头菜比猪肉香,宁愿少吃一餐肉,把钱存到学校去!”如今,他的两个孙子都考上大学了,大孙子读广西财经学院,小孙子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家里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村里的父老乡亲你五十他一百,有钱出钱,没钱捐物,凑足了两兄弟的学费。老陈说:“只要孩子能读,我借钱也要让他们一直读下去,加上有乡亲的支持。” 从山里飞出的金凤凰,羽翼丰满又飞回家乡筑新巢,成为毛岭学子“回报家乡为荣,无所作为为耻”的时尚行为。毛岭屯虽然没有楼房林立的美观村容,可该屯种植甘蔗、种桑养蚕、沼气池建设却是走在全乡前列,这大多得益于“读书郞”回乡宣传新政策和播撒新知识。 毛岭人种下“读书致富”的种子开始开花结果。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