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江县流山镇有一个富裕的村屯,叫龙潭屯,靠种桑养蚕,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在全镇率先奔入小康生活。附近的村民羡慕地说:龙潭人用蚕丝编织美好生活。
扩大桑园面积,形成规模养殖
龙潭屯养蚕有十多年历史,是全县的老蚕区之一。全屯63户,除两户老人外,61户养蚕。全屯桑园296亩,人均1.3亩,大户有14亩,小户也有3亩左右,年鲜茧总产量3万多公斤。
2002年前,全屯桑园面积不到50亩,茧价回升后,种桑面积年年增加,靠近村边的耕地几乎都是桑园。种桑多,养蚕就多,村里每家都有专用的蚕房,大户的蚕房比人住的房子还宽。养蚕季节,人手不够,就到邻村请短工,每个工钱20元,把邻村的近百名富余劳动力安排得满满的。收茧的时候,一批接一批,家家户户用摩托车拉鲜茧去镇里卖,比过去卖大猪还热闹。
不断更新技术,提高产量品质
尝到养蚕甜头的龙潭人特别注重技术的推广应用,他们把县蚕业站的专家和邻县的养蚕师傅请到村里上技术课,背米到外地学技术,把过硬的本领学到手。村民个个讲技术,家家比产量,每张蚕种产茧量不到一百斤的都不算养蚕好手。优质桑苗新品种一出,龙潭人都抢着把老桑园更新,使全屯优质桑苗达90%以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家家建起沼气池,“牛—沼—桑—蚕”种养模式遍村开花。沼气液施肥,桑叶绿油油的,生态养蚕效果好。
小蚕娇气,讲究卫生和环境,稍不适应就容易得病。在示范户带动下全屯统一建起小蚕共育室,把蚕种养到2~3龄,有抵抗病害能力,才由农户领回家喂养,十多天就可以出茧,成活率达98%以上。
看到雪白的鲜茧卖得好价钱,村民就大力推广方格簇养蚕技术,解决蚕茧发黄问题。蚕房不卫生,蚕虫容易得病,他们就把蚕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全房消毒杀菌才养蚕。热天还给蚕房装上通风排气扇,保持空气流通,蚕虫就象在空调房里生长。收茧的老板特别喜欢龙潭屯的鲜茧,视为一级品,给出的收购价比其它村要高5%左右。
听说宜州市农民用省力化自动上簇台养蚕,可省力、加快蚕虫上簇速度,他们组织代表到宜州参观学习,当场买回10套省力化自动上簇台给示范户做实验。龙潭人还打算到鹿寨县去学习先进的养蚕技术,争取把单张蚕的产量再提高10~15%。
养蚕种蔗增收,家家生活小康
养蚕示范户韦俊广说:“这几年,养蚕户家家都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多的达10多万元,卖茧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楼房、摩托车、电冰箱、日用家电一应俱全,城市人用的我们也有了。今年我家8亩桑园,卖茧纯收入3万多元肯定有了,很多农户养蚕亩收入都超过3500元。”
龙潭屯把远离村庄的5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糖蔗,家家都有万元的甘蔗收入。一些家庭劳动力丰富的农户还在秋冬季栽培蘑菇,增加收入几千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