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辽宁:抚顺县毛公村引资兴企谋发展 务工务农
时间:2009-10-29 17:16:5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走进辽宁省抚顺县石文镇毛公村,全国文明村的大牌子首先映入眼帘。崭新的5层农民住宅楼与文化中心大楼交相辉映,平坦的柏油路、整齐的路灯与公路两侧20多栋农民住宅小楼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工业小区马达轰鸣,生机盎然。据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世龄介绍,截至2005年底,毛公村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600元。2005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首批文明村。
  在村东头,一栋5层住宅楼正在紧张地建设当中。旁边已经完工的大楼里,村民们有的在进行装修,有的已经搬进新居。村民高友亮家是较早搬进新居的一个。房子103平方米,总房款还不到6.5万元。高友亮在村里的矿山搞运输,家里4口人,一年收入5万到6万元。高友亮估算了一下,在毛公村像他家这样条件的得有2/3以上,哪家有个20万或30万元存款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20年前,毛公村还是个“空壳村”,农民人均收入400多元。当年在党支部书记赵世龄的带领下,由党员干部集资3万元创办了毛公村的第一个村办企业——塑料包装厂(现为抚顺市集装袋厂),建厂当年即盈利1.8万元。第一个企业创办成功奠定了村办企业发展的基础,从1986年到1992年,毛公村相继办起了毛公铁矿、炼钢厂、轧钢厂、工程处、肉鸡联营公司等14家企业,先后聘请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0多人。
  10年前,毛公村企业开始转制,村经济发展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经过几年的探索,毛公村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毛公村的发展出路还是在集体企业的发展。他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资发展自己。先后引进7家合资独资企业,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目前,毛公村企业已发展到18家,安置了70%的村民就业。
  毛公村人少地少,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却不放松,村里发动群众集资修了两个方塘、两个拦河坝,还兴建了小东沟水库,保证了全村700多亩水田的灌溉。全村基本形成了“山上栽板栗,庭院肉食鸡,大棚种蘑菇,个体搞运输”的生产格局。在毛公村,不论是种地的农民,还是务工的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发展天地,经济收入连年攀升。
  毛公人从温饱走向富裕,腰包鼓了,可脑袋没有空。村党委、村委会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创造出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经验。1996年开始在村里进行的评选文明户活动,至今已演变为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而今,毛公村提出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一部分村民已经提前住进了楼房,村里实现了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住宅电话的“三通”,31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满足了农民们学习、娱乐、健身等文化需求。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