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山东胶州:求解新农村建设“三道命题”
时间:2009-10-29 17:16:5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服务如何到位不越位?如何推树典型?如何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这些命题困扰着不少地方的干部群众。在山东省胶州市,发现了解开这些难题的新鲜做法。
房子怎么盖 农民说了算
8月4日,山东胶州城郊村赵家小庄20多位村民代表又一次坐在村委会议室,面对着眼前的新村立体效果图和沙盘,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咱村大部分村民都不种地了,平房改造成楼房俺觉得行”、“要盖新楼可以,村民得一平方米旧房子换一平方米新房子”……党支部书记赵建斌介绍,这已经是第六次开村民代表会了。他说:“旧村改造的方案必须经过绝大多数村民点头才能实施。”
要盖什么房、先修哪条路、门前种什么树……凡是农民自己能办好能办到的事,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
至于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政府则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2003年开始的“水电路医教”工程在胶州已搞了三年,投入了3个多亿。今年下决心办好村村通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三个“村村通”工程,确保811个村庄今年全部吃上自来水,明年全部通上有线电视、油路。为首批50个村庄完成建设规划,组织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出100套平房、二层或三层住宅房屋图纸,编成图集免费提供给各镇、村的农民。为解决垃圾围镇、围村现象,有关部门今年新开工建设两处农村垃圾综合处理场地,确定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试点镇和村庄污水处理试点村,两辆大型垃圾运输车辆已经配备到位。
但求一个目标 不求一种模式
7月28日,刚刚下过一场小雨。100多名镇村干部来到胶西镇小行村,现场学习“村容整洁”经验。
站在村委会门口,人们看到,水泥硬化的街道上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摆放着一个深绿色的垃圾桶。路旁的排水沟里流淌着清水。大街装上了路灯,路两侧紫叶李、蔷薇随风摇曳。
村支部书记宋晋金介绍,村里与各家各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垃圾必须放在门前的垃圾桶。村里专门派了两个人,每天上午开车把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村西的垃圾处理场。
看罢听罢,村官们议论纷纷。村情跟小行村差不多的支部书记表示,回去一定好好地照着学。杜村镇孝源店子支部书记黄永杰却问了个很现实的问题:俺村养牛的多,牛拴在什么地方?
“树典型,就是树起一个现阶段的目标。能学得来就照着学,学不来决不强求。不搞一刀切,不搞达标评比。”胶州市市委书记李皓在现场会上说。
但求一个目标,不求一种模式,按照这样的思路,胶州在树立培育典型的同时,绝不刻意复制典型。继2005年建设17个小康示范村之后,今年又确定100个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村级班子团结的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仅生产发展的典型就推树了四五个:以赵家小庄为代表的旧村搬迁改造型,以李哥庄为代表的村级招商引资型,以胜利村为代表的商贸服务型,以臧家庄为代表的特色种植型等。
“没有模式就是我们的模式,我们选树典型的目的,就是学先进、找差距,引导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新农村建设。”李皓书记说,胶莱镇田成屯河没有财力搞水泥路硬化,该村发动村民运来沙石铺在路面上,同样将大街铺整得清清爽爽。
奖优罚劣“主人”动起来
现在,不少地方多少存在着“两眼向上、两手朝外”的等靠要思想,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政府的事,咱庄户人等着就行了。
胶州市市长曹友强说,实际上,新农村的主人是农民。如果没有农民热情积极参与,就等于在沙滩上盖房子。
在河西屯村,10多位村民在主动清理门前的草垛、粪堆。村民韩堂仁在镇上干包工头,专程赶回来干这事儿。10多米宽的主街道路面已经撒上了一层细密的小碎石。
村民为啥自觉自愿清除“三大堆”?村党支部书记韩伟德笑着说:“门前干干净净的户,村里发给一罐煤气。”
这或许是一种激发农民参与村庄公益建设主动性、积极性的新机制:奖优罚劣,干得好的奖励,干得不好的没有奖励。
对改厕改水等农民家庭自己使用的项目,采取现金补贴、实物补贴等形式调动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在营海镇大洛戈庄,青岛爱卫会、胶州市卫生局、村庄等出资20多万元,按照每户300-400元的标准补贴给改厕农户。2005年5月份开始动工,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改厕443户。
“家是我们自己的家,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咱就得自己动手。”村民宋叶清说。“新农村建设,就是俺自己的事。”这句话对于每一个胶州人来说都耳熟能详。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胶州市镇村三级向农民发放奖励钱物折款达到1000多万元,农民主动投工投劳80多万个工作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