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县工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用究竟有多大?7月初,江苏省南京郊县的企业领导和农村干部在该市郊县中小企业局座谈,一致认为,郊县工业支撑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自不待言,而对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作用更为深刻。郊县工业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摇篮,乡村文明之风从郊县工业企业吹来。 记者听后怦然心动,采访了南京溧水县高淳县的一些乡村后,深以为然。 支书和500多“工人 村民”齐推民主管理 7月6日上午,溧水第一村的永阳镇城郊村村委会会议室里,坐着一屋子村民。村党总支书记徐建平从人群中走出告诉记者,县里修建道路征用了村里一些土地,刚刚出台政策解决这部分村民基本生活保障,几种方法任选,正在听取村民意见。 徐建平说,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村里都开听证会。他列举,全村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30元;全村2300多人大病统筹由村承担,还帮独生子女办平安保险;种大棚,每亩补助1000元;养生猪,年出栏率50头以上每头补助20元……凡此种种,都是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村里怎有这样的实力?村民们怎有这样的胸襟?种过地、当过工人和厂长、2002年被“两推一选”为村支书的徐建平说,村工业集中区有18家工业企业,年销售超过3个亿,村可支配收入去年400多万,农民人均收入8500元。村有钱了,就要逐步让村民过市民的生活,而且好主意要引导农民自己拿。村干部关起门来做决定,决定做得再好,也会像不打招呼就动用他的农具一样令他不舒坦。 谈到村民们的胸襟,徐建平开心地说,我的感觉是现在做任何事情都好办。这中间,500多早出晚归的工人 村民,对全村963户农民影响太大了。就说村委会门前的这条三兴路,去年修建时涉及到一家人的责任田,父亲提出苛刻条件,在工厂上班的儿子出来做工作:就业、就医、养老,哪一条不是村里帮助解决的?修路不还是为了全村人吗?没要村里烦,老人就想通了。 眼下,村里又有一件大事,在高岗处的古塘建设中心村,8个自然村500多户要陆续搬迁,可以腾出土地1000多亩。村民大会已经开过,又是这些双重身份的人在帮助做工作。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养猪大户、59岁的盛绪桂家。门口有鞋柜,隔着天井的后屋是宽敞的厨房和卫生间。刚从猪场回来的盛绪桂告诉记者,儿子在磁性材料厂上班,这房子是几年前按照他的要求翻盖的。“很快我们就要搬家了,要搬到中心村去。儿子说,按村里的安排做,不会错的。” “有素质的人都走了,新农村何时能建成?” 溧水县晶桥镇原本最偏远最穷的陶村山南自然村,这几年越来越美,水塘村边荡漾,绿树村中掩映,20多户人家的破茅屋全都变成朝南坐落的两层小楼,而且几乎家家楼顶驮着“太阳能”,屋内设有卫生间。 7月11日上午,蒲塘集镇上,记者在南京云海特种金属有限公司见到公司生产部部长吴德彬,这个山南村的村民已经进这家企业10多年。他说,生活习惯、观念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人的本质不能变,家要回,邻里要帮。经他介绍,村里一多半人家有人在这个企业工作。两年前,山南村要通自来水,可是离水源七八里,埋设管子资金需要四五万,村里缺钱。“我们出,不能再让乡亲们喝土塘里的水。”吴德彬的建议得到积极响应,企业内10多个山南村的弟兄出资,把自来水引进了村。“路修好了,我们村可是度假村呢!”吴德彬说,已经与行政村谈好,修路,他们同样出资,现在已经立项。 “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是我们要弘扬的企业精神之一。”在贫困的浙江农村长大的公司总经理梅小明有深厚的农民情结。1985年浙江大学毕业,他被南京冶金研究所派到溧水晶桥镇科技扶贫,从此在这里扎根,并毅然辞职,带着4个农民办起云海公司,如今公司已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金属锶销量全球第一,镁合金销量全球第二,700多工人全是晶桥、洪兰两镇农民,上缴税收占晶桥镇财政一半以上。 梅小明说,把农民转变成工人,改变他们自由散漫的习惯和小农经济意识,除了严格的纪律约束,还需要浓烈的现代企业文化熏陶。云海从创办的那天起,就严格带好第一批人,形成传统坚持下来。比如一开始的上下班登记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每天进出厂刷卡,特别是公司领导进出厂时间每天在内部局域网公布;每年上百万的培训费雷打不动用在职工身上;车间主任一律竞争上岗,十几个车间主任清一色全是农民…… 公司还有一个传统,除了外地大学生,公司不提供宿舍,提倡职工回村与家人居住,公司几辆大客车每天早晚接送。公司要求,在厂做好职工,在家做好村民,树立新时代工人形象,影响身边人。梅小明的想法是,如果有素质的人都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时候能建成呢? 笑对10年百强村“光荣落榜” 1994年开始就是南京市百强村的高淳县桠溪镇桠溪村,去年落榜了。怎么会?早几年15个自然村就村村通了自来水、水泥路、有线电视,去年村容村貌变化之大更是有目共睹,拆掉了所有的小粪坑,投入100多万元清理河塘,建设公厕、垃圾箱……村里到处赏心悦目。 7月11日下午,村党总支书记赵保头平静地向记者解释事情的原委。 桠溪村原来3700多人,去年贫困的石牌、汤固两个行政村和镇茶场并入,桠溪村一下扩容到8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1000多,每年重阳节村里举行“千叟宴”,去年名副其实了,费用翻了个跟头,花了14万多。老桠溪村农民去年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也就被平均成了6800多元。赵保头打趣地说:“我们是光荣落榜。” 这种以强带弱的区划调整,村民们就没意见?赵保头说,开始有人不明白,但是我们村几乎家家有人在企业上班,觉悟高,村民大会上,把事情讲明了,大家就往大处想,往长远看,思想很快统一,没有一个闹事。 村亚塔纺织品厂的纺织机旁,记者与企业职工、老桠溪村民陈雪华谈起这事。他说,老支书把账算得很清楚,石牌等村的人过来了,资源也过来了,老桠溪村人均耕地只有6分,那边的土地人均1亩7、8分;桠溪村虽说现在每年集体收入能有300多万,但还属于“穷不死富不了,大钱不够小钱没用”的档次,并过来,桠溪村的发展空间就大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保头说,现在全村人的心愿就是赶快共同富裕起来。原来石牌村的百姓呼声最大的是,到处有路唯独石牌没有路,去年我们花了190多万,把石牌的15个自然村全部打通,百姓拍手叫好。村里最大的企业航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就放在石牌附近的工业集中区,就近招工,石牌已进去140多人;村里的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也在集中区建成,石牌又是近水楼台。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