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招远市梦芝办事处张华孙家村位于招远市境内的张华山下,是个祖辈靠种地谋生、贫穷的山村,全村现有278户、810口人,有耕地400多亩,1990年人均收入仅有700多元。新领导班子组建后,孙家村在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资金缺、条件差的困境中,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明晰自己的优势,找准建设的契合点,远规划,近着手,本着投资少、见效快、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发展户经济,大搞种植养殖,治理山岗荒滩,改造村容村貌入手,走了一条集体、个人一齐上,共建共荣共富裕的致富之路,在短时间内使全村旧貌换新颜,2005年全村总收入达267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 孙家村究竟是如何破解在经济不发达、贫穷落后、条件差的旧村庄上建设新村,带领村民奔小康,走致富路这一难题呢? 文化搭台聚民心。孙家村先以文化娱乐为切入点,唤醒村民们改变贫穷落后的积极情绪。村委协调组织村里的离退休干部、教师以及文化能人,利用他们的专长组建起文艺演唱队,大搞建新村,奔小康,脱贫致富的文艺宣传。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过去的一些旧仓库、旧房整修后,因陋就简,办起了文化娱乐室、老年活动室,各方筹集书刊办起了图书阅览室、技术夜校,组织村民读书看报、学习科学技术,了解致富信息,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眼下正在筹建文化大院,建全村文化娱乐中心。文化搭台谱新曲,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增长了村民文化知识,焕发了村民建新村、走富路的信心和决心。 文明春风展新容。孙家村为了加强村民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敬老爱幼、重教兴学等活动,村里腾出15间房子,办起了红白喜事接待室,村民婚丧嫁娶都在接待室里举行仪式,设宴招待客人,村里有人去世倡导不搞封建迷信,凡带头移风易俗者村里给予一定补贴,对老年人村里每年发给260元的生活补贴,过年过节发给老年人一定的副食慰问品,村民子女上学,凡考上大学的给予一定的奖学金,鼓励学子进取成材。村里还为村民们办起了新型合作医疗,加强了村卫生室建设,逐步解决村民治病难的问题。除此之外村委、村民联手筹资50多万元,将全村大小街道、村民房前屋后、周边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使全村整洁一新,环境优美,面貌大改。筹资20多万元新上了自来水,使家家户户流甘泉,用水吃水不再难。村民们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看到了希望,增强凝聚力、向心力,鼓足了建新村干劲。 经济唱戏放异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增收是关键。村委带领村民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鸡生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增收致富。村委首先帮助村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展家庭经济搞私营企业,鼓励村民们发展种植养殖。孙希恒、孙中新等村民自筹资金办起了养猪场,目前年存养量达二百多头,收入十分可观;村民孙天贵在自家办起了加工面条小作坊,年增收入2万多元,既方便了村民又实现了自己的增收,一箭双雕,彻底摆脱了贫困。与此同时,村委又利用退休老干部等各种关系,筑巢引凤,发展工副业经济,开发荒山荒滩,发展种植经济林。目前村里已建有招远钢材变型厂、粉丝加工厂、玩具加工厂、建筑公司、物流公司等10多个企业,年可增加产值1290多万元。复垦开发荒山荒滩新增耕地230亩,改造建速效经济林200余亩,年可创收78万元。种植果树100多亩,年收入70余万元。既增加收入,又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