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河南新乡刘庄农民的幸福生活
时间:2009-10-29 17:17:0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河南新乡刘庄村的农民新居一角。 记者王伟摄

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实现小康,到上世纪90年代,又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庄,家家不仅有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还享受住房、上学、医疗等10多项福利。刘庄村农民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是与刘庄人长期创新、完善和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行专业联产承包,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一符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模式分不开的,这使得刘庄村由一个贫穷的村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走访了刘庄,听农民讲起了他们的“新幸福指数”。

共同富裕 幸福源泉

提起刘庄村近几年的变化,真是数也数不清。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大街小巷规整布局的路灯照明使全村夜如白昼;新村一期159套整齐划一的“智能化”别墅,样式新颖,错落有致;投资2600万元兴建的教育园区,从幼教到高中,设施配套齐全;村中街心花园里,绿草如茵,绿树常青,健身器械,娱乐玩具,一应俱全,不时有老人和孩子散步、玩耍其间。这些都成为刘庄村的几大特有景象,也使刘庄成为诸多邻县“羡慕”的样板,而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厂区,建筑面积13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园区则是刘庄最大的特色。

2005年,刘庄村企业销售收入近9.5亿元,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上缴国家税金5489万元,年人均集体分配现金9000元,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由过去的10项提高到42项,农民实际人均收入近1万元,户户有存款。

刘庄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主要源自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几年来,他们抓住华星药厂这个集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集体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把抗生素产品做大做强,力争在规模、产量、各项技术指标上达到全国第一。同时,与药厂配套的淀粉厂核心工段装置升级改造成功,每天能利用玉米400余吨,年可吸收周边地区玉米18万吨,扩大了玉米的销路。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为村里增加了财富,还为农民就业创造了条件。在刘庄,除了全体劳动力都在工厂上班外,还吸收了周边7000多名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就业,做到农民上班不离村,离村不进城。

提起刘庄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现任刘庄村党委书记史世领告诉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刘庄村重新完善制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工业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配套发展的新的工业体系,不断完善集体经济体制,既要把群众带富,还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放下锄把 握起鼠标

要说刘庄人今年的愿望,那可真不少:继续抓好日处理6万吨工业污水的环保治理工程,使其按预期目标实现运行;下大力气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自备电厂热电联产五期扩建按计划有序完工;淀粉厂核心工段装置升级改造工程结束;而其中最让他们挂心的还是华星制药厂五期扩建调试进展情况。

位于刘庄的华星制药厂抗生素原料药品目前年产量可达到8000吨—10000吨,是全国最大的抗生素药品原料生产基地之一,不过制药厂的整个管理队伍、技术队伍、销售队伍都是由普普通通的农民组成的,在这里,过去握锄把的粗手,现在握起了鼠标,过去的“泥腿子”农民,现在是技术骨干。因此,刘庄办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造、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

刘庄人深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刘庄村注重在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举办长短相结合的专业培训班,培养技术骨干和科技能手,使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与此同时,他们还十分注重为职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图书阅览室、科技楼等学习场所,每天对村民开放;2005年又建成了现代化农民远程教育系统,拓宽了村民接受新知识的领域。现在,刘庄华星制药厂的职工均已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其中,有60%以上的职工从事着自动化操作工种,并有400多人获得单科结业证书,180多人获得高、中级技术职称。

为了实现刘庄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他们还兴建了北京刘庄华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北京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抢占市场经济的战略制高点。

改善环境 美化家园

刘庄村的工业起步较早,在由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业向大规模制药业转变的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难以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污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刘庄人把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治污力度,投资1.23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了刘庄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业、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刘庄村十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把形成生产能力的所有装置有效运作起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把推广废气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连接技术作为重点。

在刘庄,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厂年产12万吨,又是制药厂的原材料供应配套企业,通过管道把淀粉直接输送到药厂,减少了烘干和重新稀释两道工序。玉米制作淀粉后产生的玉米浆可供药厂发酵制药;玉米胎可以榨油,玉米渣、玉米饼可以喂养牛和羊。刘庄村的热电联产项目也是循环经济模式,电厂通过燃料发电,余热气体通过高压降低压力,转化成液体,可以满足需求,发电形成的软化水,又是药厂必需的水源,电厂余热能解决药厂高温消毒问题,还可供应村民的家庭取暖,既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目标,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史世领告诉记者,刘庄要把环保工作作为头号工程,刘庄人要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为创建秀美家园带个好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