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来到了北京密云县河南寨镇下屯村,在雨后飘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几十个农民正在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为刚刚露出嫩芽的芦笋苗做养护。村主任肖庆岭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已经自发组织成立了芦笋种植合作社,在全村1100亩土地上开始种植芦笋,下屯村将成为密云第一个“一业一品”特色村。
下屯村全村共有209户512口人,人均土地一亩半,主要以种植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每亩收入也就四、五百元。为此,村民们对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年靠出外打工为生。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今年年初,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村民们自发成立了芦笋种植合作社。村主任肖庆岭说,下屯村之所以成立这个合作社,就是想要发展以芦笋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一业一品”特色村。所谓的“一业一品”,就是通过对农业进行产业化调整,实现集约化管理和经营,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
村里成立芦笋种植合作社之后,农民的积极性更高了,53户村民自筹资金100万元,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芦笋,同时,合作社与北京农嘉禾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肖庆岭告诉记者,村里聘请了北京市农科院芦笋研究所的专家担任顾问,定期到村里来指导。入社的村民,身份也不再是农民,而是拿工资的合作社工人。他们的工资每月800元左右,现已有4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上班。合作社还与所有社员签订了为期15年的分红合同。说到这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过去村里每亩地纯收入也就500元左右,种植芦笋后,每亩地采芦笋期可生产芦笋75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6元就可收入4500元,这样村里的土地每年就可以增加400万元的产值,而合作社社员除愿意在社里上班拿工资外,按照协议每亩土地还可以拿到600至1000元的分红。
记者在芦笋田里转了转,正在忙碌的村民何伟告诉记者:“田里都种上芦笋了,专家们说它的生产期是8到14年,可以说,我们是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呀!”
据记者从县农委了解到,在密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把推广“一业一品”特色村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像下屯村这样的特色专业村还有石城等民俗旅游特色村,庄头峪等林果采摘特色村等也都在建设当中。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