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不是城市,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这里也不是传统的村庄,因为没有常见的零乱与杂陈,工业园、生态园、康居园、蔬菜园,加上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完全以一幅现代农村的新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村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45万元。2004年,温家宝总理视察蒋巷时,对该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你这个村叫全面发展,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同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该村视察时,也连声赞叹:“蒋巷村真好,这才是现代化新农村!全国农村都像蒋巷村,我们的小康就实现了。” 历史上的蒋巷曾是个“十年九涝一旱荒”的“穷人村”、“光棍村”。蒋巷村能有今天,和常德盛的“主政”很有关系。从1966年当上村官那天起,常德盛就立志要将蒋巷变成富甲一方的“人间小天堂”。 常德盛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苏南不能不种水稻,农村不能没有良田!”这么多年来,常德盛年年带领村民平整土地,筑路修渠建设标准化农田,共铲除大小坟堆100多个,填平泥塘170多亩,筑坝20多条,建桥12座,建筑水泥干道26公里,将1700亩低产田整整填高1.5米,地下全部铺设了深达2米的排水地沟。由于蒋巷一直对土地的珍惜,这些年无论工业化怎样推进,但通过平填废沟塘,拆除旧住宅等办法复垦,蒋巷的耕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现在,蒋巷村已建立起高标准的粮食基地,配套齐全的先进农业机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还建起畜禽、饲料、淀粉等深加工企业。 依靠农业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无法迅速实现财富的增殖和积累。于是,5年前,常德盛在邻村买下400亩低洼土地建起了工业园,经过5年的发展,常盛集团已成为村办的国家级企业、江苏省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钢结构建筑施工综合性大中型企业,连年获得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刚奖”。企业的发展使蒋巷村90%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地转移,实现了农民变工人的历史性进步,同时还吸纳了来自10多个省市的打工者1400多人。 工业上去了,生态问题出现了,常德盛讲不出太多的专业术语,但他实实在在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他说:“生态农村将来大有发展前途,种水稻不仅是种粮食,还是‘种生态’,我专门请教过专家!”他倾力打造的“生态种养园”,便是他建设生态农村的一着妙棋。生态园以种植水稻、蔬菜、竹木、果树等为基础,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副业、渔业结构调整,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把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种植业与鸡、鸭、鹅、鸽、猪、牛、羊等养殖业以及水产业的有机结合,还饲养了梅花鹿、孔雀、锦鸡等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动物。园内满目苍翠,瓜果飘香,小桥流水,长廊迂回,柳岸飞絮,身在其中,如同进入了一个大氧吧。新落成的“农家展览馆”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展出的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纵贯古今,常让参观的游客拍案叫绝。 常德盛带领蒋巷百姓,把粮食生产、工业发展、多种经营、人居场所合理地进行了集纳与分布。以南北2公里长的双行柏油马路为中轴,东面有生态园、粮油基地相连,西面有康居园、度假村、老年公寓、环湖荷塘长廊相映,南面有别墅新区和医疗中心相衬,北面有常盛工业园、农民剧场、蒋巷小学、商贸城、超市相依,四区环绕,三产并举,“四园一基地”相得益彰。去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