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镇小路下村
余姚市泗门镇小路下村地处姚西北,北临杭州湾,南靠329国道,全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有农户1175户、3467人,2005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478元,村级集体收入602万元。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等荣誉。
建立组织网络。为抓好村庄的环境面貌,小路下村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爱国卫生办公室、村容管理大队等组织班子,建立了一支20人的环卫保洁队伍。
实施村庄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住宅新区、商贸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四区”集中和“道路硬化、水面净化、灯光亮化、住宅别墅化、村庄园林化”的新农村形象。
抓好绿化建设。全村所有道路均已硬化和绿化,使一条条泥泞路、坑洼路,变成了一条条风景路、绿化路、形象路。为全体村民和广大外来员工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高雅场所,也进一步提高了文明村和绿化园林村的品位。
黄家埠镇回龙村
黄家埠镇回龙村北靠329国道,南临余夫公路,离牟山道口约5公里。在册总户数1078户、3308人、党员150名,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973元,村级集体收入394万元。是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园林村、宁波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生态绿化村。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制订了回龙村2003年—2007年建设规划,争取把回龙村建设成工业发达,村庄繁荣,生态环境和和谐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示范村。
完善基础设施。今年以来已经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长2.4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和4.9公里农村网络道路硬化工程;2005年在329国道口建造了具有回龙特色的牌坊和亭子,投资约20万元;又出资35万元对村庄形象路进行整理和改造,同时投资60万元对全村网络公路两旁路灯、绿化进行配套。村建有农贸市场、小学、幼儿园、村落文化宫、卫生院、信用社等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建成了占地10亩的农民休闲公园。
提高农民住房水准。根据旧村改造实施办法,实现村庄规划建设相对集聚要求,按“拆危(违、空)房、整旧房、建新房”的原则,改造村民居住环境,制定了《回龙村第一期旧村改造方案实施细则》,结合宅基地整理,对旧房、山沟低田进行旧房拆迁和土地整理,共拆迁农户32户,促进中心村建设,开发建造了新型农民住宅新区,规模50幢的农民新村已经建成。
搞好省生态能源综合试点的建设。按照省生态能源科技项目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已经安装完成了近200户农户的太阳能设施和2个污水处理池;占地25亩的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工程和两个地下热泵也已经完工。
马渚镇沿山村
马渚镇沿山村地处马渚镇西北,有农户698户、2069人,区域面积4.96平方公里。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72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40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卫生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法制示范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公民道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因村制宜,制定村庄整治改造方案。按照“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画中”的村庄建设目标,因村制宜,制定了村庄整体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改造实施方案(2003年-2007年),努力形成“路面无垃圾,村内无粪缸,河面无漂浮物”以及“全年常绿,泥不露天,四季有花,路村一体,花木配套,红绿点缀”的新格局。
突出重点,开展村庄整治建设。针对山多田多和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实际,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建设园林村建设为目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一是抓村庄绿化。累计投入资金25万元,在村边、河边、沟边、溪边、屋边种植了桂花、香樟等花木,形成了3公里长的绿化带,极大地改善了村庄形象。同时,充分结合村民道德建设活动,积极倡导广大党团员义务植树造林。二抓硬化亮化。先后投入13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铺浇村道水泥路面2.5平方公里,配置路灯120余盏,河道砌砍2500米,新建门球场1只,开发建设生态休闲农庄和度假别墅。三抓村庄美化。清除了全村所有露天粪缸,改造户厕700余个,卫生户厕使用率达95%,新建了17个公共厕所,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建造1个垃圾中转站。同时,每户发放1个塑料垃圾桶,实行了垃圾袋装化,由专职环卫人员定时上门收集,做到日运日清。四抓村民素质。以占地15亩的村道德广场为阵地,提倡新事新办;充分利用村头小店的村民集聚作用,宣传整治和保护环境的意义,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投资近120万元的沿山农庄已开业,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村民收入的提高。
梁弄镇横坎头村
梁弄镇横坎头村位于风光旖旎的四明湖畔,有农户897户、2782人、党员101人,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812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025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今年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3年着手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委托陕西金色设计院分别给予设计和编制,对横坎头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村庄建设、红色旅游等方面作了统筹规划,为高起点进行小康示范村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红色旅游,做好开发和保护文章。横坎头村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村域范围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银行、浙东行政公署、军政干校、浙东报社、印刷厂等革命历史遗址,属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有“浙东红村”之称。今年横坎头村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后,首先对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大院内的27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对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的旧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其中一期投资达700余万元,异地新建安置村民住宅19户。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对村内大溪进行高标准治理,拆迁破旧房屋14户27间,建成紫溪、大岭下至半山两条通村公路,硬化村内水泥路面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全村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路灯亮化率100%。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全村基础设施投入已达789万元。
结合梯度移民,加强农民新居建设。从2003年以来,全村已经完成移民下山80户,完成退宅还耕面积40余亩,建造农村小康型农民别墅56套,已全部入住。同时还建造了占地28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和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村落文化宫。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