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统筹城乡惠民生——解读省委“一号文件”(上)
时间:2010-03-09 15:53:51来源:作者:王敏生
 

 

    图① 道路“村村通”工程改善了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快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程专艺 摄

    图② 农民带着新买的电冰箱搬进了别墅新家。 王天定 摄

    图③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我省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村民们看病不再难。王天定 摄

    图④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农民喜笑颜开。王天定 摄

    图⑤ 平舆县新农村沼气化工程让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訾现红 摄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3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在全省忙于春耕备播之际,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再续强农惠农大手笔,给广大农民朋友送来了一份春天大礼。

    这份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不仅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有新举措,而且在提高政策“含金量”上有新亮点,将使全省6000多万农民在就业、教育、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

  “重在统筹”,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善民生,社会资源将更多倾斜农村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最大亮点是突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即把城乡作为一盘棋统筹考虑,这体现了中央和省委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和体制创新推进‘三农’工作的宏观思路和决策,无论对今年还是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与往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相比,在基本认识、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上是相互衔接、一脉相承的。

    省委、省政府为何把“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余学友说,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另一方面也是从我省的基本省情、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形势来统筹考虑决定的。

    从省情看,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目前仍有6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依然落后。

    从发展阶段看,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

    从历史经验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说明,越是在经济遇到困难或起伏时,农业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在河南这样一个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能出问题。

    从思想认识上看,在农业农村形势好、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能不能继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强调,全省上下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指导思想,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从今年‘一号文件’看,‘统筹城乡发展’是重要手段,‘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才是最终目的。当然这个基础不是狭义的,包括了对农业农村的基本认识、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刘道兴认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改善民生,社会资源将更多倾斜农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城乡差距不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重要的体现在民生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对我省而言,改善民生的大头在农村,抓住了农村民生,也就抓住了改善民生的关键。

    来自省财政厅的信息,2009年,我省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应对危机支出压力剧增的背景下,“三农”投入及各项惠农补贴比上年大幅增加。

    “今年的‘一号文件’含金量高,尤其在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差距上,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说。

    在健全“三农”投入机制上,文件首次提出“三农”的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配置?文件提出,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今年在农民工就业创业上,措施更多、更得力:培训就业上,加强输出输入地的就业岗位信息对接,推进全员订单培训;社会保障上,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子女上学上,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创业上,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积极向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保障是民生之安。我省去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结束了几千年来农民一直靠家庭养老的古老传统。

    文件提出,今年我省将在21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试点县(市、区)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补贴。同时扩大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

    水电路房,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大事,也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文件提出,今年将解决30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建县乡公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300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2万延米,改造农村危房6万户。

    “在加强农村水电路房等建设的同时,这次省委‘一号文件’更多地关注和关心农民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消费等方面的问题,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推进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进入农村,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的决心。”钱国玉说。

  城乡联动,改革迈向深入

    改革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专家们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上都有新的突破。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

    怎样把农民平稳地变成市民,是城乡能不能统筹发展的重要标志。文件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着力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住房、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为什么选择城镇化这个关键词,而不是城市化?专家认为,从统筹城乡关系看,小城镇才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抓住小城镇这个重点,实际上就抓住了城镇化制度创新的关键环节。

    文件提出,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的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将成为农民工的安家之所,他们将逐步告别常年住在简易工棚里的生活。

    去年,土地流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件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培育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专家说,这次文件还特别强调了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仅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文件提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计划,力争今年新增3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农民盖房、购买汽车和家电,也能贷款了。“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让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大件的建房、汽车与家电可以贷款,是一项大的利民工程。”专家认为。

    针对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现状,“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补试点工作;加大对信阳、新乡两个试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2010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

    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0万人以上,城镇化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各级财政支持“三农”投入的增量稳步提高;各类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0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

    日前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决定,2010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将筹措600多亿元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项民生工程。其中涉及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有9项。

    这十项民生工程主要内容是: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是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三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五是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七是优先发展教育;

    八是着力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九是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十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