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到来,豫南的水稻已陆续开镰收割。9月14日,商城县新桥村的孙万侯说:“今年虽遭大旱,但因水利条件改善,俺种的10亩水稻亩产仍高于去年!”记者 侯和平 王天定 摄
9月14日,长葛市鸿舟车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装配电动车。该公司不但拥有电动车自主研发和关键零配件的实验、检测能力,还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产品远销美国、巴拿马、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记者 王 铮 摄
9月13日,在温县产业集聚区内,刚刚建成投产的河南海盛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万平方米PVC人造革车间里,员工正在加工销往海外市场的PVC产品。该公司注重研发花色品种多样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记者 史长来 摄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为一个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花了1万多元,报销了4000多元,按理说应该欣慰才是,可蒋桂荣老人和记者聊起这件事时却轻轻叹了口气:“唉,有点亏了。”
9月13日,在济源市坡头镇郝山村蒋桂荣家里,老人家慢慢地讲述着自己的“吃亏”经历:“几个月前不小心跌了一跤,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右股骨胫骨折。连住院、吃药、手术一共花了16162元,出院时,新农合一下子就给报销了4061元。”老人家对发生在今年7月份的“摔倒事件”仍历历在目。“咱农民住院报销医疗费,以前哪敢想呀!”
“那你咋还说亏了呢?”
蒋桂荣的孙女贾柯接过话茬说:“奶奶出院报销时,看到一户城里人也在报销,人家患的是右股骨干骨折,跟奶奶的病差不多,人家花了14032元,一下子就报销了5588元,比俺花得少,却比俺报得多。奶奶的心里不平衡了,同样的病,报销咋就错这么多?”
记者明白,原来是城乡服务不均等让蒋老太觉得“有点亏”。
贾柯补充说:“现在好了,市里从8月1日起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让我们农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制度了。”
“最高兴的当然是我奶奶了,她说要把新农合转成新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后就再也不用为看病‘吃亏’的问题揪心了。”贾柯高兴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济源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彻底打破了城乡居民的身份限制,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纳入到同一个医疗保险制度框架,让城乡居民享受同一医疗保障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体现了社会公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