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照亮大山里的幸福路
时间:2011-12-19 10:48:43来源:作者:王敏生
 

  一座座变压站耸立在梵净山下的江口城乡,一组组高压电线穿越在大山深壑间——江口县已成为全省农村新一轮电气化县,城镇、乡村通电率达100%。

 

  近年,江口供电局围绕民生主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着力服务三农,积极实施新农网提级改造,为江口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告别了点煤油灯的日子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笔者来到太平土家族苗族乡凯文村,迎接我们的是村党支部书记胡银芬和民兵连长杨通文。这个贫困村,村子有1000多人,可地域却有40多平方公里,数百户人家分散居住在七沟八壑里的40多个自然村寨里。农网改造前,全村世世代代均靠点煤油,桐油照明。继2009年“户户通”工程完成后,供电部门投入16万元架通了供电线路,使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大部分农民还用上了电视等家用电器,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冬,供电局为解决线路长,供电不稳的问题,还新修了变压站,添置了18台变压器,使这个贫困村建起了石材加工厂、竹木工艺厂。胡银芬说:“如今电压稳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群众笑了。”今年68岁的退伍军人杨七毛说:“今天的幸福生活,供电部门功不可没。过去打米磨面得到山下的水碾上推,现在村里有了电动机,几分钟就解决了。”笔者在现场看到,老百姓们谈起电无不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山门敞开幸福来

 

  沿着新架设的电网走进梵净山深处的德旺民族乡坝溪村,这里是江口登梵净名山的第二条路径,沿途随处可见一座座依山傍河而建的休闲山庄。杨胜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去年梵净山西线公路建成后,他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梵净山庄”,搞起了旅游开发,每天接待旅客上百人,收入颇丰。“这里风景好,可是以前由于没有电,游客想来玩都不敢来,现在电通了,终于圆了我的老板梦。”该村年过半百的张春发也上前搭话说:“有了电,今年的农家乐就增加了七八家,电视入户率达100%。过去村里消息闭塞,如今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据了解,该村新近还添加了好几家竹、木、石工艺作坊,村民的人均收入比上年基础上增长了30%。

 

  毗邻的快场村位于梵净山东线,村党支部书记秦如学说:“通电后,家家都买了编竹机、打米磨面机。”另外,以丰富竹木资源为依托的加工业也发展起来了,年产值达50万元的竹筷加工厂,青石板加工厂相继兴起,产品远销西欧和周边市场。村里现已有养殖大户20多家,许多养殖户购置了铡草机、饲料加工机。青石板开发公司的老板赵文祥介绍,他们的青石板每年有数万立方米要销往国际市场,利润丰厚。过去这里的竹木除少量用于照明或人工搬运到山外去卖,多数自生自灭,如今这里通了电修了路,每年生产的数万床竹席和木工艺品畅销外地,农民人均增收达600多元。

 

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怒溪乡骆象村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这里是全县的茶叶产业基地,可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电力供给困难。为把这里打造成精品茶产业基地,县茶产业指挥部与怒溪乡组织200多青年民兵在该村种植绿茶4000余亩,县交通局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桃映至骆象的10多公里茶园路。供电局投资上百万元对这里进行农网提级改造,安装变电器站,局长陈继华带领职工奋战1个多月,将这条10多公里长的农网全面提级改造,并建起了两个茶叶加工厂家。2010年5月,该村生产的“梵净翠芽”在上海茶博会荣获金奖,今年6月又在国家茶产业大会上获金奖。

 

  烤烟是民和侗族土家族乡的支柱产业。今年,这个乡的烤烟面积从过去的2000亩发展到5000多亩,涌现出种烟面积100亩以上的大户8家。过去的土坯烤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式电力烤房。为了确保烤烟用电,县供电局投入资金150多万元投入烟电配套工程,无偿为烟农架设专线,让烟农们用电无忧。今年该乡烟叶产量高,质量也好于往年,烟农们户均比上年增收2000多元。

 

  夜幕降临,灯火辉映的山村热闹非常,农村的青年、妇女、老人、小孩不是在村文化广场唱歌跳舞,就观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新农网建设在大山里勾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彩图,为山乡照亮了幸福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